头痛,从来不是一个小病,它严重起来,能让男子汉去撞墙;它极其普遍,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它非常复杂,大多数病人找不到明确病因。头痛,尽管还有许多未知数,但医生通过大量研究,正在逐渐解密,并通过规范的诊治,将其遏制。
头痛到底有多普遍?专家介绍,2008~2010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不算上感冒、饮酒等原因引起的头痛,我国头痛的总患病率达到28.5%;任何一天里,经历过头痛的人有4.8%;每时每刻,100个人中就有一人正在遭受头痛的折磨。
头痛分为两大类,一类能找到明确病因,包括颅内肿瘤、出血,脑膜炎,高血压等器质性病变;另一类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又叫做“原发性头痛”,这类患者是绝大多数,占到83.5%。于生元说,要想治疗头痛,第一步就是要筛选出源自器质性病变的头痛,从“源头”治疗;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再对原发性头痛进行分类,然后各个击破。
原发性头痛有3种。第一种为偏头痛,在人群中的年患病率为9.3%,女性居多,为男性两倍。其头痛的特点包括:偏侧,搏动性,中重度,活动后加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声等,一般符合其中两项即可诊断。第二种为紧张型头痛,一年中有10.8%的人群受此折磨,其疼痛的特点是:双侧,非搏动性,活动后不加重,程度一般为轻、中度,病人往往有箍帽子般的胀痛,伴有头部肌肉痉挛,不伴有恶心呕吐。第三种叫做“丛集性头痛”,顾名思义,病人的头痛在一段时间内非常频繁,并且程度剧烈,常伴有单侧流泪、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这是一类最严重的头痛,男性居多,有的患者因为难以忍受甚至选择了轻生。
在明确头痛的诊断分型之后,医生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相应的治疗。经过对上万个临床病例的研究和总结,于生元和他的团队已经找到了“分而治之”的办法。目前认为,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有关,其治疗原则为:发作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坦类药物;不发作时,可使用钙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等进行预防。紧张型头痛,目前研究认为与中枢神经对痛觉过敏有关,治疗上,如果是轻度头痛,使用一般的止痛药,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可用肌肉松弛剂,另外可用抗抑郁药。于生元解释说,头痛病人并非伴有抑郁的情况下才使用抗抑郁药,因为该药本身对于痛觉的传递就有阻断作用。对于丛集性头痛,目前认为病因与下丘脑的生物钟有关,其治疗需要激素、异搏定等药物。
于生元表示,诊断的准确度有赖于病人对病史的详细描述,认真问诊往往比化验检查更有价值,“头痛的病人平时一定要记个疼痛日记,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尽快给头痛定性,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养成4个习惯
每个头痛患者都有自己的发作规律,因此平时须注意观察、总结,最好记个日记,既有助于医生的诊断,也能找到自身的规律和诱发因素,在生活中加以规避。于生元教授说,除了记日记,病人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少低头,多做需要仰头的运动。建议多参加羽毛球、游泳、放风筝等活动,有助于预防头痛。
进行心理调节,改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差、情绪紧张等都会诱发头痛。
少喝咖啡、可乐。这些饮料含有咖啡因,少量咖啡因能止痛,但大量摄入反而会诱发头痛。
六成病人在滥用药
头痛袭来,病人往往持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死扛着不用药,唯恐止痛药伤害身体;另一种则是滥用止痛药。于生元告诉记者,一个月中累计使用止痛药超过10天即为滥用,这种情况在慢性头痛患者中非常普遍,占到60%。有的病人到门诊看病的时候,竟当着医生的面抓起大把大把的药往嘴里送。
患者自行使用的止痛药,一般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病人可以从药店买到。专家强调,这类药除了有消化道损伤、肾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外,还是头痛的另一大原因。也就是说,用止痛药不当,反而引起头痛,而且还相当普遍。
在每个月头痛超过15天的慢性头痛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先戒药。这些患者长期大量服药,对止痛药产生了依赖,停用后会产生戒断症状,对此医生会提供帮助。等熬过这一段,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头痛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8种情况要警惕
在头痛患者中,八成以上是找不到确切病因的原发性头痛,少数则源于器质性病变。那些会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病变往往是较严重的疾病,因此头痛病人需要首先排除这类情况,一旦发现,及早治疗。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1、刚刚发生的头痛。与长期慢性头痛相比,突然出现头痛更要警惕。
2、老年人头痛。
3、逐渐加重的头痛。
4、伴随偏瘫、失语,要警惕急性脑血管病。
5、有发热、皮疹,警惕脑部感染。
6、伴随脖子发硬、喷射性呕吐,提示有颅压增高。
7、躺着不痛,但站起身来头痛,往往是颅压过低的表现。
8、头痛患者本身就有基础病,如免疫性疾病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