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介绍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引发,主要症状是反流、烧心。统计表明,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5.77%,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的患病率更可高达16.98%。然而,由于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导致本病往往出现“一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
食管下段括约肌无法正常工作时,便会产生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类似于单向活瓣用以关闭食道,允许食物自由地通过,进入胃,防止宿食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正常地关闭或不适当地松弛,都会使胃酸和部分宿食反流,并烧灼食管下段,导致烧心和其它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可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某些食物和饮料,包括:巧克力、薄荷、油炸或多脂的食品、咖啡、酒精类饮料,都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减低,引起反流和烧心。吸烟可引起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肥胖和怀孕也可以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有些症状较典型,有些症状则容易混淆,无特征性。烧心和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尤其在饱餐后。平卧、弯腰俯拾姿势或用力屏气时加重,可于熟睡时扰醒。其它症状有:咽下疼痛、咽下困难、胸骨后痛以及咽部不适等。重症反流性食管炎因反流物吸入,可导致慢性咽炎、声带炎嘶哑、哮喘发作或吸入性肺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状较轻的病人,不一定服药,调整生活方式,可减少胃酸反流。为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头端的床脚抬高15-20cm。肥胖者应积极减轻体重。便秘、紧束腰带等,均可增加腹压,应尽量避免。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也不宜立即卧床。控制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避免酒、浓茶、咖啡、巧克力及高脂饮食。同时,应避免服用硝酸甘油制剂、钙通道阻滞药、茶碱及β2受体激动药等可导致反流的药物。
药物治疗。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和粘膜保护剂三类。
手术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指针对食管狭窄和Barrett食管等进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高危人群应针对病因积极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正确指导,系统治疗。本病易复发,故应在疗程结束后,继续维持治疗,合理用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