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特别是老龄化或激素应用所导致的骨质疏松、脊柱的转移瘤、骨髓瘤、侵袭性血管瘤和骨巨细胞瘤,均是造成骨质丢失进而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常见原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剧痛、脊髓麻痹、神经功能障碍、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治疗原发疾病、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物等。然而持续卧床会加重骨质丢失、肌肉僵硬及局部疼痛,同时因原发疾病的治疗起效较慢。
以在短期内缓解。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一种新的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灌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来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迅速减轻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疼痛。
特别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利用可膨胀骨填塞器撑开压缩椎体并在椎体内建立一个空间然后注入高黏度骨水泥。该法结合了后凸矫形术和PVP的优点,既可以重建压缩椎体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又可起到止痛、加固椎体维持功能的作用,并可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
1 、PVP及PK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以往多采用药物治疗和卧床休息,长期卧床可引发并发症,其中卧床后运动量减少,更加重骨质疏松,容易再发椎体压缩骨折,形成恶性循环,PVP及PKP能迅速止痛并增加脊柱强度,恢复日常活动,避免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
(2)脊柱恶性肿瘤:脊柱的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常引起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因一般情况差,难以手术治疗,化疗或放疗不能迅速缓解疼痛,且可影响骨组织重建,增加椎体塌陷的发生。PVP及PKP能立即缓解疼痛并增加脊柱强度,且可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增加疗效;
(3)疼痛性椎体血管瘤:脊柱血管瘤多无症状,当引起疼痛或为侵袭性血管瘤时,放疗曾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可引起各种并发症,有被PVP取代的趋势。
禁忌证:PVP及PKP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1)椎体骨折线越过椎体后缘或骨质破坏致椎体后缘不完整者;
(2)出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3)严重心肺疾病,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4)椎体成骨性转移性肿瘤;(5)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2、PVP及PKP的治疗机制
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椎体成形术止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推测可能与稳定椎体,防止骨折部位微小移动,同时PMMA聚合时产热使椎体痛觉末梢坏死有关,可视为骨折的修复技术。Cotton 等发现骨水泥注入瘤体内可导致肿瘤部分或完全坏死,可能为PMMA具有不同程度毒性和其凝固过程中释放热量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椎体成形术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肿瘤组织对热作用比正常组织敏感,而且注射的骨水泥直接或间接堵塞肿瘤血管,造成肿瘤的部分坏死。
3、PVP及PKP技术方法(以PKP为例)
患者术前常规x线及CT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完善其它常规检查。术前给镇静剂,手术前30min给抗生素。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采用局麻或全麻。胸推采用椎弓根外侧入路,腰椎采用椎弓根入路。C臂x线机引导下观察穿刺针的位置,当穿刺针放置至椎体的适当位置后,抽出穿刺针的内芯,置入导针。拔出穿刺针,按序沿导针置入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使工作套管的前端位于椎体后缘皮质前方2~3 mm处,经工作套管放入可扩张球囊,侧位显示其理想位置为椎体前3/4处,由后上向前下倾斜。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压力不超过300 psi,椎体复位后在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遂取出球囊,注入充填剂。通常需要双侧穿刺操作,每侧注入2~6 ml。患者回病房后给予对症处理,于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
4、我院开展情况
我院骨脊柱外科自2004年以来在周忠水主任医师带领下已成功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共治疗病人50余例,其中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40例,椎体转移性肿瘤1余例,血管瘤2例。所有病人均于术后1天下床活动,未出现骨水泥渗入椎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不仅疼痛得到缓解,而且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后凸畸形获得了纠正。随访结果示手术效果确切,病人满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