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除呼吸系统疾病以外,慢性咳嗽与多个系统疾病有关,如耳鼻咽喉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中国及美国的咳嗽指南均指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随着咳嗽指南的推广,广大医师对其认知程度日渐普及,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UACS的误诊误治现象仍十分常见。本文从1则典型病例入手,浅析UACS误诊误治的原因。
误诊病例
患者男性,44岁,教师,因“反复咳嗽3年”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 患者3年前于感冒后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偶伴少量白色黏痰,多发生于日间。咳嗽与刺激气味、体位、季节及进食无关。无腹胀、反酸、嗳气,无鼻塞、流涕、鼻后滴流感,无发热、盗汗、咯血、胸痛、喘息等症状。发病以来胃纳可,体重无减轻。3年间就诊于多所大型综合医院,多次接受胸部X线和CT检查,以及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及过敏性咳嗽。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过敏及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有额面部胀痛感,青少年时曾有流脓涕史,不排除鼻窦炎导致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遂建议患者接受鼻窦CT检查,结果提示双侧额窦、上颌窦炎症。
检查 咽黏膜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部体查未见异常。
诊断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双侧额窦、上颌窦炎症)。
治疗 予以鼻部吸入激素、大环内脂类药物、黏液促排剂及减充血剂治疗,患者2周后症状开始明显缓解。2个月后随诊,咳嗽基本消失。
病例分析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首要原则是重视病史和查体,通过病史询问缩小诊断范围。该患者因无鼻后滴流、咽痒、清喉、咽部黏液附着征、淋巴滤泡增生和咽部卵石样征等典型上气道症状,故早期诊断时未考虑UACS。
对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诊断流程认识不足
不同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有所不同。欧美人群中,UACS、支气管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常见病因。国内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按照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变应性咳嗽等。
对基层医院的患者,医生在进行经验性治疗时,须考虑常见病因的序贯次序;对有条件进行以病因为导向的慢性咳嗽诊断流程时,如果患者肺功能及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结果正常,而又具有上气道相关病史或症状时,应首先考虑UACS的可能。
部分患者症状缺乏特异性
UACS曾被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PNDS指由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引起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但近年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一的PNDS患者无典型鼻后滴流、咽部黏液附着征。而在存在明显鼻后滴流感的鼻部疾病患者中,仅少数患者出现咳嗽症状。
由于无法明确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是否由鼻后滴流直接刺激导致,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将PNDS更名为UACS。另外,咽痒、清喉、淋巴滤泡增生和咽部卵石样征等上气道症状或体征并非UACS所独有,其他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亦有类似表现,但基层医院的医生往往将此类患者误诊为慢性咽喉炎。
对于临床上仅表现为咽喉炎症状和体征的慢性咳嗽患者,尤其不要轻易给其戴上“慢性咽喉炎”或“UACS”的帽子,应该慎重排除其他常见病因。
病因涉及多学科
UACS属于一个症候群,涉及鼻、鼻窦、咽和喉等多种基础疾病(表)。由于普通内科或呼吸专科医师对耳鼻咽喉学科了解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UACS的诊断。因此,增加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加强学科间协作,将有助于减少UACS的误诊误治。
由于UACS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故临床医生在诊治时应予以重视。若涉及其他相对少见的基础病因,则应与耳鼻咽喉科医生联合进行诊治。
此外,UACS的治疗因患者基础疾病而异,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甚至单纯内科治疗效果欠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慢性咳嗽相比,UACS的疗效评判不够迅速、简便。由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是明确慢性咳嗽病因的必要条件,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UACS的确诊。
例如,对于长期非过敏性鼻炎患者,推荐鼻腔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且不短于3个月。对于慢性鼻-鼻窦炎,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4~12周,鼻用糖皮质激素常规使用不短于3个月,可联用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充血剂、黏液促排剂以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若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则建议酌情实施外科手术。
因此,UACS的正确诊断必须依赖于全面的综合评估,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