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管周围皮肤上,常不止一个。肛漏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相当西医的肛瘘,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漏道通到直肠。
一、病因病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虚劳久嗽,肺、脾两虚,邪乘下位,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漏。漏管久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气血。
二、诊断
1、肛门部有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
2、一般无疼痛感,仅觉肛门口坠胀。若外口暂时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并可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另外,由于脓液浸渍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或伴发肛周湿疮。
3、肛门视诊可见外口,外口凸起较小者多为化脓性;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皮下有穿凿性者,应考虑复杂性或结核性肛漏。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触及硬索,高位或结核性者一般不易触及.
四、分类
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五、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六、预防调摄
1、适劳逸,勿食辛辣刺激食物。
2、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发现肛门周围脓肿,宜早期切开排脓,一次性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后遗肛漏。
4、肛漏患者应及早治疗,避免外门堵塞后引起脓液积聚,排泄不畅,引发新的支管。
5、术后应防止出血,换药宜认真仔细,防止创口假性粘合(桥形愈合),肛漏不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