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多指畸形(congenital polydactyly)是指正常手指以外的手指赘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由于症状典型,诊断相对容易,故临床上对其往往重视不足。但事实上由于先天性多指畸类型多样,尤其对手部功能影响重大,往往造成术后效果不一,本文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病因
先天性多指畸形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遗传是其主要原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多数研究表明与多条染色体多段区域中的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Furniss等确定位于7p13的GLI3基因突变可导致多指畸形,此外一些家系的致多指畸形基因被分别定位于7q36、7q21-q34和19p13.1-p13.2等区域。近来一些研究证实SHH(Sonic Hedgehog)的突变可能在胚胎时期多指畸形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7]。
此外,环境因素与先天性多指畸形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孕妇孕期吸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均为致畸的高危因素。
2、临床表现
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单侧多于双侧,双手发病率约占10%;右侧多于左侧,比例约为2:1,其中拇指多指畸形发病率约占总数的90%以上。
先天性多指畸形症状典型,可以是单个、多个、或双手多指;一般表现为桡侧多指、中央多指及尺侧多指,其中以桡侧多指最为常见。多指可发生在正常手指远节或近节,与正常指骨或掌骨相连,也可发生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一侧。由于多指的外形和结构差异很大,有时难于分辨正常手指与多指。多指畸形可单独存在,亦可伴有其他畸形,如并指畸形、肢体短小、手指缺如等。
3、分型
先天性多指畸形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按受累指发生和解剖部位,将非综合征型多指分为:轴前多指(又称桡侧多指,preaxial polydactyly)、轴后多指(又称尺侧多指,posterior polydactyly)及中央多指(central polydactyly)。
轴前多指最多见,目前临床上常用Wassel分类法,共分为七型,即Ⅰ型:远节指骨分叉型;Ⅱ型:远节指骨复指型;Ⅲ型:近节指骨分叉型;Ⅳ型:近节指骨复指型;Ⅴ型:掌骨分叉型;Ⅵ型:掌骨复指型;Ⅶ型:三节指骨型。
4、治疗
先天性多指畸形发病率高,畸形类型多样,尤其对手部功能影响重大。目前多数国内外学者[11~14]认为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唯一有效途径。外科治疗目的既要考虑术后患者手部功能情况又要考虑外观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多指畸形并不是简单的组织过剩,而是存在先天解剖结构变异、排列紊乱及手指发育不良等[16]。因此手术不是简单地将多余手指切除,而是外观和解剖结构的重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