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根据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冠状动脉痉挛所占比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见于冠心病,但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也能够引起心绞痛,冠状动脉慢血流即是其中之一。
冠状动脉慢血流(SCF)在1972年由Tambe等发现并描述,在冠脉无狭窄的患者中并不罕见,冠脉造影的检出率在7%-23.7%之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不适或心绞痛,通常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迄今为止尚无法将其划分到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心脏X综合征等任何一种心绞痛类型中。
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示并无心血管疾病或冠心病危险因子或心机桥存在,但可见多个血管末端明显的血流缓慢现象。目前SCF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Tambe等认为可能与冠脉小血管功能异常有关。有研究发现,SCF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失平衡。小样本研究发现冠脉慢血流患者血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增高,提示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SCF的发生与发展。
在治疗上,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抗心绞痛、扩血管药物效果欠佳。可能与SCF特异的小血管受累有关:小血管内缺乏硝酸盐类转化成有效代谢产物所必需的酶,所以硝酸酯类药物效果欠佳;而微血管上缺乏L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因此传统L型钙离子拮抗剂对SCF效果不佳。目前用于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的药物有:
1、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为T型钙通道阻滞剂,如米贝拉地尔,作用于微血管上T型钙通道,改善冠脉的微血管舒张功能。最近钱菊英等报道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也可以改善血流状况。
2、双嘧达莫,对管腔直径小于200μm的小血管壁有良好的扩张作用,并减少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和降解,因而对SCF有效。
3、他汀类药物。
4、第3代β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
5、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对改善血流状况亦有效,但弱于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且两者均未使患者冠脉血流恢复至正常水平。
体外反搏也可用于治疗SCF。体外反搏是在人体四肢(或两下肢)和臀部分别裹以特制的气囊套,以心电图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早期,气囊由远及近序贯加压,压迫肢体动脉,驱动肢体血液向主动脉反流,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开放,使主动脉收缩压下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