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在此基础上的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在防治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作用非常重要。目前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三大类。(1)环氧化酶抑制剂:其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烷的合成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2)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如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临床常用的氯吡格雷通过竞争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结合,使与ADP受体相偶联的血小板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不能暴露,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之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3)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阻滞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和非肽类抑制剂尚在进一步研究当中。河南省内黄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冯保林
二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持续时间更长,可达30分钟,胸通多在休息状态下发生。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突然或持久地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出现静息或夜间心绞痛;胸痛放射至附近或新的部位;发作时伴有新的相关症状,如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常规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只能暂时或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尤其是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具体检查需通过心电图及连续心电监护、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侵入性检查、心脏标志物检查等可帮助诊断。
三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口服,(如果出现胃肠道反应也可分次服用),低分子肝素钙6150I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连用7天。氯吡格雷首次300mg,每日1次口服,之后每日75mg,连用6月。辛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长期应用。其他硝酸酯类、ACE-I、β-受体阻滞剂选择应用,并且积极治疗心血管以外的并发症。
四 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前需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以及血凝功能检查。每周应随防心电图、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对血小板明显减低或明显出血倾向者;近期有活动性溃疡及手术史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对以上药物过敏者;有恶性肿瘤者;有心肌梗死史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者不宜或减量使用以上方案。
五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程发展快,致死率高,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的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最终使血流灌注受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取决与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因而易损斑块的治疗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热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