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预计有2400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中930万死亡年龄为30~69岁,35~45岁人群的死亡增加显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提前10~20年,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疾病。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缺乏运动和吸烟,不仅是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强、促进血栓形成等。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率的基石。
1、吸烟
近年研究表明,尼古丁作用于动脉内膜使之发生脂肪性病变,破坏动脉内壁,促进血小板聚集,单核细胞黏附,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影响内皮依赖性冠状动脉舒张,减少动脉内皮血流。尼古丁明显影响巨噬细胞中一些涉及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同时降低aop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而且,吸烟会导致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增加。作为戒烟者替代治疗制剂的含有尼古丁的鼻腔喷雾剂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戒烟2周后,血小板聚集就得以改善;戒烟4周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戒烟2年内,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风险可降低50%。戒烟5年卒中的危险恢复到同正常不吸烟水平,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的风险减半;10年后患肺癌的风险减半,患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与未吸烟者持平。此外,戒烟还可以降低卒中、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由于吸烟相关疾病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戒烟过程的实施需要社会学、行为医学、心理医学、生物医学的共同参与。为提高吸烟戒断率,可依靠戒烟药的帮助,也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心理、行为的干预、针灸治疗等提供帮助。2008年,美国公共卫生署颁布有关烟草使用和烟草依赖治疗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提出戒烟的五“A”框架:询问吸烟情况,用明确、坚定和个性化的语言,督促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愿望,帮助每个吸烟者进行戒烟尝试,提供药物治疗和咨询,并安排随访。尼古丁替代疗法与安慰剂相比能使戒烟成功的机会增加1倍。尼古丁选择性受体拮抗剂对尼古丁受体高度亲和,间接起到抗尼古丁产生的依赖作用,同时阻断尼古丁相关作用。抗抑郁药中安非他酮及去甲替林有助于戒烟,能使戒烟成功的机会增加1倍。
2、饮食
限制脂肪摄入量不合理的膳食调配以及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膳食纤维能够吸附肠腔内胆汁酸,减少重吸收量,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使得更多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盐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卒中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酸奶或牛奶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盐的摄入中等度限制钠盐的摄入对防治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但过于严格限钠有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产生不良影响。
钾的摄入提高饮食钾/钠比例是限盐之外另一重要血压调控措施,建议成人每天至少摄入钾120mmol。
酒精消耗目前并不推荐将少量饮酒作为预防心血管病的方法。
3、运动、减轻体重和肥胖
有研究表明,坚持从事轻快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且运动剧烈的人患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了35%,其寿命将明显地延长4~6年。在超重的个体,即使轻度的体重下降(相当于初始体重5%~10%)即可引起血压、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和或胰岛素抵抗的显著改善。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等均与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和慢性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而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可使血小板活化、巨噬细胞活化、上调炎症分子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等。
5、防治高脂血症
他汀荟萃分析结果显示,LDL水平降低10%,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减少0.73%/年,卒中危险降低约16%。目前常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树脂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如鱼油制剂、普罗布考、植物提取物多廿烷醇等。新型降脂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钙,其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的作用比目前其他他汀类药物都强,安全性良好。目前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尚没有升高HDL~C水平的有效药物,低HDL~C的一线治疗仍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可改善脂代谢异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肥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药物治疗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