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白血病的分类标准,需要采用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遗传学(C)及分子生物学(M)分析方法才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与分类,更好地帮助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治疗的强度和时间,判断疗效、估计今后的治疗效果(预后)。
形态学分析是指在显微镜下技术人员观察骨髓及血液细胞、或骨髓组织形态、结构。形态学方法简便、快速、经济,是恶性血液病的最基本诊断方法,也是各医院普遍采用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主要抽取少量的骨髓细胞悬液来观察细胞形态,再进行细胞化学染色。有时候为了了解骨髓组织各组织的结构,造血组织的比例,观察一些难以抽取的细胞,医生要取小块骨髓组织(称为活检)来进行病理学检查。形态学方法可对90%以上的急性白血病作出诊断,对慢性白血病可作出一些初步的估计。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原始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比例来确定,因此如果单纯根据此标准诊断急性白血病,一些早期急性白血病会漏诊。形态学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不太高。据报告,由法国、英国、美国(FAB)三国的七位顶级血液病形态学专家对同样的急性白血病标本分型,仅对70%左右的标本分型一致,也就是说约有30%的病例难以用形态学分析的方法来作出正确的分型。如果是普通形态学分析技术人员,其误差就更大。而且,单纯用形态学分析方法很难对慢性白血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分型。
免疫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先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来标记细胞的抗原,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多种标记,并将数据存入计算机,最后用一些分析软件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对细胞分群。在细胞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免疫学分析,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可达到90%以上。可以准确地区分恶性细胞是来源于T、B淋巴细胞、髓系细胞,而且可以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免疫学分析在诊断一些慢性淋巴细胞系列疾病及其分型中起到关键作用。从形态上看,很难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些低度恶性淋巴瘤与病毒感染等良性淋巴细胞增多区分开来,而免疫学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细胞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免疫分析还能检测出很少量恶性细胞(又称为微小残留病灶),1万个细胞里如有1个恶性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可能检测出来。由于大多数白血病细胞都有一些异常的免疫学标志,因此可用该方法检测大多数患者的残留白血病细胞。
遗传学方法是通过对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或用探针检测某些染色体部位来了解恶性细胞有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分析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帮助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以及对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的重视。比如要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必须有t(9;22)或累及22号染色体的异常,或有这些异常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否则不能诊断。如果患者有一些急性白血病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inv(16)等,即使原始细胞未达到急性白血病的标准也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再比如,具有t(15;17)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用维甲酸及砷剂治疗疗效很好,具有t(8;21)、inv(16)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对大剂量阿糖胞苷的疗效好,可以不首先选择移植;而具有t(9;22)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复杂染色体异常、-5、-7等染色体异常的患者用化疗效果很差,要尽快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因此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对恶性血液病的分型方案将染色体和/或基因异常放到很重要的位置。遗传学分析方法是特异性最高的检测方法,一旦发现有克隆性异常染色体,有很高的把握确定细胞有异常。但是很多恶性细胞不能检测出染色体有异常。
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以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基因有无异常。同遗传学方法一样,分子生物学分型具有独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一些染色体异常可以产生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基因,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这些白血病特有的基因来反应染色体异常,如t(9;22)移位可产生bcr/abl融合基因,t(15;17)移位可产生PML/RARα融合基因,t(8;21)异常可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等。而且,有时白血病细胞染色体正常,分子生物学分析可检测出一些异常或突变基因,如FLT3、 WT1、NPM等,这些基因异常可以帮助选择治疗方法,判断治疗效果及今后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是敏感性最高的分析方法,每十万个细胞里有一个异常细胞都能检测出来,但是特异性不如遗传学分析方法好。而且每种异常基因的检测须经过研究分析出基因序列后才能设计出临床常规的检测方法。
总之以上各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细胞的特性,综合起来就能较全面地反映细胞的特性,更好地帮助选择治疗,判断预后,判断治疗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