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损伤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力求简单有效。总的原则应遵循:首先处理致命的大出血,并处理空腔脏器损伤以防污染,最后处理胰腺。
非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于无主胰管损伤及合并伤的Ⅰ、Ⅱ级损伤方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在行ERCP检查过程中发现胰管不完全断裂的情况下,可放置支架引流。抑肽酶能抑制胰腺分泌,是非手术治疗胰腺损伤的新型药物,可降低胰漏、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
保守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行B超、CT随访,如有胰腺肿胀及胰周积液,可予手术引流;
疑有主胰管损伤,宜早日探查为妥。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为:
(1) 控制出血;
(2) 切除失活的胰腺组织;
(3) 对较严重胰腺损伤加行胆道减压手术;
(4) 正确处理合并损伤;
(5) 处理断裂胰管;
(6) 充分有效地进行胰周引流。
Ⅱ型胰腺损伤处理时应清除坏死的胰腺组织及血肿,仔细检查血肿下方是否有断裂的血管和胰管,若无明显胰管损伤,可于严密止血后放置外引流,一般不作缝合修补。腹腔镜探查时发现胰腺损伤为Ⅰ、Ⅱ型者,可行胰腺坏死组织及血肿清除,放置引流。
Ⅲ型胰腺损伤可行切除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脾脏。切除时虽要考虑到胰岛的数量,防止术后出现胰腺功能不全。
Ⅳ型胰腺损伤处理时对于肠系膜血管右侧的横断伤,可关闭近侧端,远侧端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以利于保留胰腺功能,必要时可加作Oddi括约肌切开术,加强胰液引流。若断端近侧有足够胰腺组织可供保留,亦可采用远侧胰腺切除术。若怀疑近端胰管有回流障碍,远近端可分别与空肠吻合,从而防止术后发生胰漏。
累及壶腹部的损伤,应按V型损伤处理,合并十二指肠损伤,行十二指肠旷置术或改良十二指肠旷置术,避免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减少胃液和胰液的分泌,以促进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愈合。
Ⅴ型胰腺损伤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十二指肠旷置术、改良十二指肠旷置术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处理广泛胰头严重损伤合并严重十二指肠和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手术创伤大,手术死亡率高,应从严掌握手术指征。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胰腺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发生率较高,包括胰漏、胰周脓肿、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出血等。一旦发生胰漏,治疗包括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控制感染等。胰漏经保守治疗80%能自行愈合,超过2个月不愈合,大多需要再次手术处理。胰周脓肿的预防,首先是加强有效地引流,将坏死组织引流至体外,其次是合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发生胰周脓肿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时需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多发生于胰腺钝性伤非手术治疗后。
假性胰腺囊肿较小者先行保守治疗观察是否吸收,较大者待囊壁成熟增厚以后行内引流手术治疗;
但保守观察过程中急剧增大者,应急诊手术作外引流。创伤性胰腺炎即使发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表现,因手术困难、创伤大、死亡率高,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