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国外报道新生儿发病率约2%~3%,在1岁以内婴儿发病率达10%。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更高,达到20%;至今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可以发生在身体上任何一个位置,头面、颈部、四肢、身躯等,甚至内脏也有。
有些人同时在各部位有多个血管瘤。大部份的血管瘤长在皮肤,看起来是暗红色,皮面皱皱的,好像草莓般,所以有人把它叫做“草莓状血管瘤”。典型的“草莓状血管瘤瘤”出生时不很明显,或只是一个小红点,仿佛像是起红疹或被蚊子叮到一样,随年龄慢慢出现或变大,通常在四、五个月时变化最快,六个月时变得最大,这时也是父母最紧张、去找医生的时候。
这种血管瘤还有一个特点,即有明显的增生期(一般最初5个月到1岁)和自然消退期。
这种草莓状血管瘤在病理学分类是所谓毛细血管型,属于真正肿瘤类血管瘤,大部分都是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因毛细血管都很细小,血流在里面流动较慢,所以可能会发生栓塞,有些血管瘤就是因为栓塞、缺血而自行委缩的。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造成的困扰主要是影响外观,但如生长在较重要部位可能影响功能,如长在眼皮,可能影响眼睛闭合;如在鼻孔或呼吸道内,会影响呼吸;在口腔则影响进食;在肛门则影响排便。有些血管瘤也会生长在肌肉、内脏、颅内,其症状与位置有很大关系。
除了影响外观,较大的血管瘤因血流量大,可能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而导致心脏衰竭;也可能破坏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过低而出血。
血管瘤的分类,除了常见的真正肿瘤类血管瘤,还有脉管畸形,其包括血管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彩色多普勒、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上有很大的帮忙。后者不像肿瘤类血管瘤会自行消退,通常要手术切除才能治愈。
血管瘤的治疗视大小、位置、年龄及种类而定。肿瘤类血管瘤因为在头几个月变化很快又很大,所以必须密集观察。一些长在重要部位的血管瘤,例如脸面部、眼睑、口腔、肛门及生殖器等,必须及早治疗,才有理想的结果。若影响视力或严重影响外观,或影响其他功能,就必须积极治疗。
而对于血管畸形类血管瘤,由于其发展规律是随着年龄终身发展,且年龄愈大发展速度愈快,故从该类血管瘤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应尽早治疗,但其治疗一般需要手术切除,这就要求同时要考虑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年龄愈小对手术的耐受力愈小。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该类血管瘤的治疗时机是根据具体情况在病人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尽早治疗,一般主张1岁以后即可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