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月怀胎,宝宝的降临让妈妈感到无比幸福,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嘴,年轻的妈妈是多么想给怀里的宝宝喂奶啊!但传播乙肝病毒的恐惧使“大三阳”的母亲顾虑重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刘光伟
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 h 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 阳性母亲的哺乳。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其秉承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经得到严格临床验证的方案,同时明确了乙肝的规范化治疗标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容质疑。
为什么有些乙肝的科普文章,提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不能给孩子母乳喂养。而指南明确规定HBsAg 阳性的母亲可以哺乳了。让我们做些具体的分析
喂奶真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近年的研究解除了这一顾虑:母乳中曾偶尔检出过乙肝病毒,但经口喂给大猩猩未引发感染。调查许多“大三阳”妈妈,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别。
国内学者王建设等在国外发表的文章(Int J Clin Pract杂志 2003年;57期:100-102页):慢性乙肝携带母亲的230个新生儿,都接受过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一年时检查产生表面抗体的婴儿,母乳组有 90.3%;非母乳组有90.3%,没有显著差别。
国外学者的报告(Hill JB, et al. Obstet Gynecol,2002;99:1045-1052):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新生儿369人,都接受过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母乳101人(平均母乳4.9个月),非母乳喂养268人,两组母亲“大三阳”分别占22%和26%。对这些婴儿在15月龄时检查,只有非母乳喂养的9名婴儿(3.4%)感染了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婴儿都没有感染。
总之,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母乳喂养为什么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1、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2、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3、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
作一个偏安全的估计。假设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几率是1%,乳汁中的乙肝病毒经消化道进入血液的几率是1%,进入血液的病毒在血液中存在抗体的情况下躲过人体免疫攻击导致感染的几率也是1%,那么母乳喂养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就是0.01×0.01×0.01=0.000001,即百万分之一,这百万分之一的感染几率值得担忧吗?
为什么要强烈主张母乳喂养?
母乳中有各种各样成年人才有的抗体,这是小儿缺少、又很需要、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故妇儿医学中从来十分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哺育是一切动物的天然行为,一出生就在吸吮母乳中接受母爱的抚育,对小儿性格的养成也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对小儿的身心发育都很重要,吃母奶是“上帝”给予小儿的“人权”,不要轻易剥夺小儿的权利。
宝宝患上乙肝的真正原因
现在进口乙肝疫苗的剂量1支10微克,国产疫苗1支5微克。当前新生儿的注射剂量显然不足,抗体阳性率约80%,仍有发生感染的,家长可能误认为是母乳喂养的缘故。因而,主张母乳喂养是有风险的,不知有些医生和科普文章不主张母乳喂养是否与此相关。
目前已有专家建议: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应为200 IU一次,乙型肝炎疫苗20μg一次,出生后12 h 内先注射1 针HBIG,1 个月后再注射第2 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 和6 个月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病毒水平很高(大三阳/HBV DNA等于、高于7次方)的母亲,婴儿即使用疫苗和球蛋白联合注射,仍有5%免疫失败。这是由于宫内感染所造成的。虽很少,但最难预防,怎么办了。国内外都报告过:母亲在妊娠32周时开始服贺普丁,分娩时血清病毒水平可以降低2次方。目前拉米夫定没有引起新生儿畸形的报道,安全性比较可靠,致畸率可能非常低,但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仅供患者谨慎考虑。
虽然孕妇哺乳传播乙肝的几率是非常低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所以乙肝母亲哺乳的决定权还在自己,无论是否选择哺乳,都希望你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