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早,历代医家多从血热、血虚论治。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理论的日臻完善,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热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而血瘀是斑块状银屑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其发生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使气机雍滞,气为血帅,气滞则血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其二是病程较久,血热久留,血行不畅,热结血瘀。斑块状银屑病大多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久,气血运行失畅,以致经脉阻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导致皮肤浸润肥厚,色紫暗或黯红,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涩或细缓,治宜凉血活血,解毒搜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康文娣
2、 治疗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采用自拟的“当归解毒汤”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毒副作用低,不易复发的特点,在众多患者中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当归解毒汤主要由当归、丹参 、乌蛇、赤白芍、土茯苓、草河车、郁金、石斛、白花蛇舌草、苍术、茯苓、甘草组成。在此方的基础上还可随证加减,长久不退可加三棱、莪术;鳞屑较厚者加当归、鸡血藤;皮损干燥阴伤甚者加玉竹、北沙参。该方的主要适应证是银屑病患者斑块状损害;皮损暗红有中等量鳞屑;痒或者不痒;舌质多暗红,脉涩或细缓。
3.病案举例
王某,男,45岁,2004年9月12日初诊。主诉全身反复鳞屑性暗红斑伴瘙痒6年,加重2周。患者6年前头顶部出现少许斑块,上覆银白色的鳞屑,以后皮疹逐渐增多,波及四肢、躯干,瘙痒明显,冬重夏轻,反复发作,使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均不明显。查体:胫前、腰背、头皮散在大片肥厚浸润性斑块,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色暗红,上覆少许鳞屑,舌质暗紫,苔白腻,脉细缓。中医诊断:白庀(血瘀风燥证);西医诊断:银屑病。辨证血瘀风燥,治则凉血活血,解毒搜风。处方:丹参 30g,乌蛇10 g,赤白芍各15g,土茯苓30g,草河车15g,郁金10g,石斛15g,白花蛇舌草30g,苍术12g,茯苓10g,甘草6g。水煎3次,兑匀分3次服。湿毒膏和五倍子膏(该药为我院皮肤科外用自制中药,主要作用为止痒润肤,本例用于辅助治疗)混合外用。服上方14剂后,皮疹痒减轻,鳞屑减少。又服14剂,皮损色变暗淡,部分中心有消退现象,上方加鸡血藤10g,三棱10g,外用药同前。继服上方28剂后,除胫前残留少许皮损外,其他皮损基本消退,仅有色素斑。继用该方加减调理1个月,基本治愈。本病例为一冬季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九月份开始服药,入冬季后病变呈现临床治愈状态。
4、讨论
斑块状银屑病在皮肤科被认为是顽固难治的皮肤病。当归解毒汤是大量的临床病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制定的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经验方,由丹参、乌蛇、土茯苓、草河车、白花舌蛇草等药组成。认为,斑块状银屑病的基本病机是血瘀风燥,治宜凉血活血,解毒搜风。该方以丹参和乌蛇为主药,《本草正义》谓:“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而通经络。”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开宝本草》:“乌蛇主诸风骚痒疹,皮肤不仁,顽痹诸风,凡蛇类药性皆走窜,有祛风通络之功,病久邪深者宣之”。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和乌蛇都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土茯苓、草河车、白花蛇舌草、赤芍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为臣药; 白芍、石斛养血敛阴,郁金活血行气以助主药活血解毒搜风之功为佐药;茯苓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两药顾护胃气,以防止上药久服伤胃,为该方的使药。总之,当归解毒汤立方有据,配伍合理,疗效确切。
关于银屑病的治疗,强调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第一,抓住早期,注意病灶和发病诱因,特别是早期的上感和扁桃体炎,合理的清热解毒凉血,病则顺势而消;第二,注意滋阴养血,血热型在施用凉血、清热解毒药的同时,应该适当应用滋阴药,如生地、石斛、玉竹等,应防血热伤阴而恋邪,为后期皮损的完全恢复打好基础;第三,不要无限制地使用凉血清热药,长期大量的使用苦寒清热药一方面会伤及脾胃,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血瘀而形成斑块顽固难退;第四,对于静止期的斑块状银屑病可以加破气活血药,使皮损转为亚急性状态,有利于病情的好转;第五,银屑病在早期和进行期要抓紧时间有规律地施治,已经呈慢性状态者应该从心身方面调节,合理地用药治疗,宜缓不宜急,避免滥用激素及其他免疫调节剂。
特别强调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银屑病的复发,应该在发病前一个月预防性内服中药,在皮损基本消退后也应该继续服中药巩固治疗。尽管当今西医药在治疗银屑病的探讨已经达到了遗传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但中医药的疗效仍然是肯定的,今后如何更深入地开发中药及其提取物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其相应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其中医药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应当进一步的开展,这有利于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