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直肠癌众多的致病因素中,我们能够改变的是饮食习惯,经济发达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这主要与他们的膳食结构有关,即所谓“西方文化饮食”。这种饮食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膳食,饮食过于精细,如牛肉、少纤维素及精制米面。这主要是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可能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摄入的纤维素过少可使粪便量减少,并使粪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致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升高,与结肠黏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黏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导致癌变。因此,我们提倡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粪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潜在危险。
如果您的饮食结构正好是肉类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很少进食谷物、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再加上很少运动,绝对属于大肠癌的易感人群。
便秘虽然与肠癌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而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较多,如果长期不断刺激黏膜,很有可能诱发肠癌。因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发生,可起到预防肠癌的效果。
特别要强调养成清晨定期排便的习惯,即便是早上没有便意也要去一次厕所,之后会慢慢形成条件反射。之所以选在清晨排便,原因是经过一夜休息后,起床后的体位改变,使肠道由原来的平躺状态改为直立状态时,结肠蠕动加快,此时是排便的最佳时间,也最容易排便。 如果拖延或不在乎排便信号,久而久之以后想去厕所都没有信号了,导致便秘形成,而存留一夜的宿便不仅会释放毒素,还会重复吸收肠道水分,使粪块变得更为干硬,延长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进而诱发炎性反应、坏死,最终可能导致癌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