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肠梗阻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胃肠道肿瘤和盆腔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适症状多,梗阻部位常为多发,手术切除可能性小,病情危重,预后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癌性病因主要是指由于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
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非癌性病因是指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的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等。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
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MBO中最常见的一类病理类型,是由于肿瘤侵犯肠道或腹腔!肠系膜等引起肠腔狭窄所致。其病理亚型包括: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的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瘤沿肠腔环形播散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以及肠壁内占位MBO。
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腹腔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以及由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尤多见于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副癌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大多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为不全性肠梗阻。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初始症状通常为间歇出现可自发缓解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发作时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气。症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恶化为持续性梗阻。后期,病人体温升高,腹胀更加明显,肠管扩张后肠壁增厚,渗出增加,如病情继续进展,病人腹痛可转为持续性腹痛阵发加重的肠缺血绞窄表现,甚至出现肠穿孔、感染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症状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
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梗阻程度、病变类型、肿瘤临床分期及总体预后、之前和未来可能进行的抗肿瘤治疗及患者的健康和体力状况等。医生须根据患者的预后、肿瘤的生物学以及最重要的方面)生活质量,权衡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推荐个体化姑息性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