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报告显示,CRC发病率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呈现迅速上升趋势。但是,各个国家发病率增长程度也不尽相同。在一些东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CRC就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亚太地区CRC发病率与西方相似
在亚太CRC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该肿瘤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西方化”生活方式更明显,特别是饮食方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消耗增加,而纤维饮食摄取较低。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和越南,CRC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比处于较低水平。
结直肠晚期肿瘤被定义为直径≥10m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高度非典型增生或侵入性癌。香港学者对无症状人群的一项调查显示,4.4%的个体有晚期结直肠肿瘤。中国和韩国无症状人群的结肠镜筛查显示,结直肠晚期肿瘤发病率分别为4.1%和3.0%,这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大规模结肠镜筛查结果相当。
西方CRC死亡率下降,亚洲却在持续上升
美国癌症协会2007年报告显示,该国死于癌症的人数已经连续第2年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男性吸烟减少及广泛的结肠癌筛查有关。在欧洲,CRC死亡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反,WHO死亡数据库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台湾地区CRC死亡率成倍增长。韩国国家癌症中心报告,该国胃癌和肝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而CRC死亡率却在上升。中国人口普查也证实,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相关死亡率下降,而男性CRC死亡率却在上升。
亚洲存在CRC易感种族
有证据提示,CRC易感性存在种族差异。在新加坡,与华人相比,印度人和马来人CRC发病率明显较低。CRC亚太工作组的一些研究也显示,日本、韩国和中国结肠晚期肿瘤的发病危险较高。
结直肠肿瘤筛查方法
建议采用FOBT、纤维乙状结肠镜及结肠镜筛查CRC在美国及英国等国家的全国性指南中,推荐采用便潜血试验(FOBT)、纤维乙状结肠镜及结肠镜来筛查CRC。不推荐粪便样本的再水化,虽然这样可以增加检测的敏感性,但是假阳性率也会升高,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担心及侵入性检查。与愈创木脂法相比,免疫学方法更为敏感,特别是在亚洲人中,这可能与该方法不受饮食影响有关。
据报告,纤维乙状结肠镜探查晚期肿瘤的敏感性为35%~70%,它使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癌变风险减少了50%~60%。与结肠镜相比,纤维乙状结肠镜筛查的间隔应更短,因为其敏感性较低。
DCBE不是CRC筛查的首选方法,在北美的一些指南中,每5年1次的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法(DCBE)检查被列为CRC筛查方法之一。但DCBE的敏感性低于结肠镜检查,也不能去除息肉或者取活检,故共识小组不推荐DCBE作为CRC一线筛查方法。
CTC目前不作为CRC筛查的首选方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无症状普通人群中,CT结肠成像(CTC)是探查结直肠肿瘤的精确方法,但花费高、放射线相关风险及肠道准备要求较高等因素妨碍了CTC的广泛应用。故在现阶段,共识小组不推荐将其作为CRC筛查工具。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普及,在不久的将来,它很有可能成为一项值得推荐的CRC筛查工具。
对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FOBT是CRC筛查的首选方法,将FOBT应用于筛查,可使有限的结肠镜检查资源用于那些更可能存在肿瘤的个体中。尽管FOBT不是特别精确,但其简便易行,且易被无症状人群接受,因此许多西方国家,甚至是医疗系统十分完备的国家,还是将其作为人群筛查的最佳方法。在资源有限的亚洲国家中,FOBT无疑是最能负担得起的检查方法。
即便结肠镜检查阴性,10年内还是应该实施再次检查,结肠镜检查不是完美的,它可能会错过一些腺瘤甚至癌瘤。据报告,结肠镜检后3年内,在近端结肠,新发生或漏诊的CRC比率为5%,在远端结肠,这一比率为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