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一令患者害怕、医生头痛的疾病。它由创伤和非创伤两大原因引起,前者主要由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造成,而后者在我国主要由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大量饮酒两大原因导致。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累及20~50岁的青壮年,约80%左右患者为双侧发病。对该病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在0.5~3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
股骨头坏死如何诊断?
1、X线检查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在高质量的X线片上有时可见到股骨头内骨小梁条纹不清,有斑点状高密度和/或低密度交错混杂的病灶、稍晚些的病变会出现被高密度的分界线包裹的低密度病灶。
再晚些的则可见到软骨下骨的吸收,出现新月征(CrescentSign)。新月征的出现说明软骨下骨的吸收消失,软骨失去支撑,如不采取有效治疗,将很快出现头的塌陷变扁。新月征因此可被看作是早、晚期股骨头坏死的分界线。
2、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骨扫描是一敏感性很高而特异性较低的重要的筛选性检查,因它反映的是病变部位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故在疾病的初期(症状出现后的最初几天)即可显示异常信号,而这时X线检查常是阴性的。
因此,它对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及筛选有重要的意义。骨坏死的早期,病灶区缺血,骨扫描呈低吸收信号,接着,由于坏死组织引起周围正常组织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增生,在低吸收信号病灶的边缘出现高吸收信号环。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热中有冷”(Cold in Hot)。这是骨坏死的特征性骨扫描表现,即出现这一骨扫描信号就可诊断股骨头坏死。
3、磁共振成像
MRI是根据细胞和组织内的含水量进行分辨的,故在疾病的早期,缺血引起细胞代谢障碍,致使细胞组织水肿变性时,MRI即可显示出病变区,因此,其敏感性毫不低于骨扫描。
MRI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时像、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显示病灶,所以其准确性也很高。早期的股骨头坏死在MRI片T1像上可见一条低密度线,这实际上是正常骨与坏死骨的分界线。
而T2像上可见低密度线内还有一高密度线,这一高密度线实际上是增生性肉芽组织带,因其含水量高,故在T1像上是低信号,而在T2像上是高信号。
人们习惯上将T2像上的这一信号特点称为“双线征”(Double Band,or Double Line Sign),这是股骨头坏死的特征性MRI表现。MRI还可显示病灶的部位和范围,为选定治疗方法,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由于其能将骨内较细微的变化显示出来,故可用于评价某一治疗方法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