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肛周脓肿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早期多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治疗,但大部分将形成肛瘘,须二次手术,病程长,病人痛苦大。后来演变为一次性切开和挂线治疗肛周脓肿,即肛周脓肿预期根治术。从2000年至今,我院对300例肛周脓肿采用预期根治术治疗,全部一次治愈,无一例并发肛瘘、肛门失禁。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男196例,女104例,年龄18~60岁,平均43.46±12.27岁。低位肛门周围皮下脓肿15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肛门后间隙脓肿86例,马蹄形脓肿6例。其中10例内口位于肛管直肠环上,其余均位于齿状线肛隐窝。
2、治疗方法
2.1术前准备 无须备皮灌肠,常规应用有效抗生素1次.
2.2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肛周常规消毒铺巾,高位肛周脓肿行腰俞穴麻醉或骶麻,低位肛周脓肿行局麻。肛管内外及直肠内反复用0.1%新洁尔灭消毒。先作肛内指诊,以明确脓肿大小范围。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或穿刺指示部位作肛旁放射状切口,切口大小应与脓腔范围一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用大弯血管钳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扩大创口,彻底分离纤维隔,排出脓液,修剪皮瓣使充分排脓后,用食指伸入脓腔,分开脓腔间隔扩大引流。
然后在左手食指肛内引导下, 右手持银质球头探针从脓腔插入仔细用球头探针在相应齿线附近寻找明显的隐窝性原发内口, 找到内口后将探针自内口拉出一半,系上橡皮筋,将探针从肛内牵出时引出橡皮筋,适度收紧橡皮筋,使之缓慢切断肛管直肠环,皮筋一般7天左右自行脱落,最后在所挂皮线下组织内行美兰神经阻滞术。若未找到明显内口,可用探针在脓腔最高处最薄弱处穿通,此多为已封闭的内口。清除脓腔内坏死、腐败组织,修剪创口。创腔内用0.2%甲硝唑反复冲洗,随后用庆大霉素24万U或丁胺卡那0.6g冲洗。查无明显活动出血后,创腔内用凡士林纱条加压填塞,以利止血及刺激肉芽生长。
2.3 术后处理 术后选择有效抗生素静滴3-7天,手术前后勿需禁食,手术当日即可进食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饮食,但需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第二天开始正常大便,便后用自制肛肠1号洗液坐浴,
换药时,创腔内仍用0.2%甲硝唑、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冲洗,拭出腐败组织,脓腔内松填凡士林纱条,以纱条持续贴在创口底部逐渐外移,以防假性愈合。每日换药1次。控制大便次数,最好每日大便1次。排便后须立即坐浴换药,以防继发感染。如脓肿为结核性须抗结核治疗。
3、疗效
300例病人术后局部疼痛均立即缓解,全部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3-15天,创口愈合平均16天。术后观察随访260例0.5-3年均无复发及形成肛瘘或肛门失禁,其中13例伴随肛裂者肛裂也随之痊愈。
4、讨论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很难吸收自愈,单纯抗生素给药不能代替切开排脓。并且内外括约肌间的联合纵肌层组织疏松,为感染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脓液可沿括约肌间隔向不同方向扩散,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如治疗不当将形成肛瘘或遗留肛门失禁,病程长且病人痛苦大。
Eisenhammer和Parks提出的“隐窝腺学说”,认为约93%肛周脓肿为肛腺感染引起,而单纯脓肿切开排脓只能引流脓液,而不能清除感染肛腺,故易复发及遗留肛瘘,如不慎切断肛管直肠环将遗留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终生痛苦。
肛周脓肿术式较多,如:脓肿切开引流术、一期切开挂线术、切开挂浮线术等。脓肿切开引流术,约95%以上将形成肛瘘,病程长,病人痛苦大,需二次手术,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切开挂线术,术后复发率低,病程短,较切开引流术明显缩短。挂线术原理是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所产生的机械性切割作用,缓慢地切开病变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
不会因括约肌突然断离,断端较多的收缩,发生肛门失禁。此外,挂线有着持续地引流作用,保证了创口的引流通畅,有利于创口的愈合。预期根治术成功治疗肛周脓肿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处理内口,另外充分引流,切口与脓腔等大,术后换药防止肉芽增生及假性愈合都是手术成功所不可缺少的。预期根治术的优点:痛苦小,疗程短,内口较二期治疗时容易准确找到,治愈率高,并且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肛门结构的破坏。尤其节约了治疗时间和治疗经费,在当今时代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