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不会说话,每次哭闹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婴儿哭闹常见原因很多,有一种肛周疾病――肛周脓肿常常会引起宝贝哭闹,却不易早期被家长发现。肛周脓肿如果未及时就诊可能引起较重感染,或者破溃形成肛瘘,迁延不愈,给宝宝和家长都带来痛苦。
肛门周围脓肿,简称为“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肛瘘是指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后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
1、小儿肛周脓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及小于3个月的婴幼儿)肛周皮肤及直肠黏膜娇嫩,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易被干结的大便、局部浸渍的尿便或粗糙的尿布等因素损伤肛门隐窝和肛管皮肤,致病菌感染肛门腺甚至形成脓肿。少数肛周感染可因为外伤、直肠肛管炎性病变或药物注射不当继发感染引起。
2、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回事儿吗?
小儿肛瘘多数起自肛周脓肿,也可因肠道感染穿破肠壁或外伤引起。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形成肛瘘的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婴幼儿肛周脓肿大多数为皮下浅部脓肿。一般认为,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表现。
3、肛周脓肿有什么症状?如何早期发现呢?
婴幼儿肛周脓肿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发病,男婴多见,发病前常有腹泻或便秘史。患儿常因肛周脓肿而出现局部疼痛,此时婴幼儿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尤其在仰卧位或排便时更剧烈,有些患儿有拒乳、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可伴发热。较大儿童可自诉肛门周围疼痛,行走或排便时加重,不愿坐位,或用健侧臀部坐,喜欢健侧卧位,并屈腿卧位。
患儿肛周可见红肿、硬结甚至皮纹消失,红肿处皮肤温度高,且触痛明显,开始时红肿区域较硬,后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感,病情进展迅速,2-3日局部体征明显,并可以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尽早至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建议家长每日便后给婴儿清洗肛门时仔细观察肛门情况,婴儿出现排便时哭闹要想到此病可能,以免耽误病情。
4、小儿得了肛周脓肿一定会形成肛瘘吗?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及小婴儿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排脓后,症状很快减轻,多数感染较浅的脓肿可以自愈,不再形成肛瘘。有部分患儿会反复发作,不定期的自外口流出分泌物,形成肛瘘,或者肛瘘处引流不畅再次形成脓肿。
5、小儿肛瘘必须手术吗?
小儿肛瘘,宜先行保守疗法,若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不需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可用温水或中药坐浴,然后用棉花或柔软的纱布轻轻擦干,局部莫匹罗星软膏或鱼石脂软膏、四黄膏等中药消肿止痛软膏外涂即可。另外,要保持大便通畅和局部干燥清洁,尿布应柔软、透气性好,勤洗勤换。部分表浅的肛瘘可逐渐吸收或处于静息状态,无炎症表现,可暂不手术,做好护理即可。如果急性炎症期过后3-6个月形成慢性瘘管,局部反复红肿,间歇流脓时则需手术治疗。肛瘘手术需选择患儿年龄及身体条件合适时进行,新生儿及小婴儿括约肌薄弱、瘘管尚未形成仅做排脓即可,不宜行肛瘘手术。
6、如何预防肛周脓肿的发生呢?
尽量防止婴儿腹泻、便秘。母乳喂养,增强宝宝抵抗力,防止便秘。如果出现腹泻、便秘的情况,一定要护理好肛门,便后用温水清洗干净后,保持肛门干爽清洁,尿渍也要及时洗净。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勤换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