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致死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自1993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108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术后确诊并发吻合口瘘148例,除1例继发双肺感染及切口感染致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47例经治疗痊愈,死亡率0.68%;结论。
1、吻合方式及操作技巧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感染和营养不良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3、三管(胸管、胃管、营养管)畅通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一直被认为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报告最高者达27.6%,国内统计平均为5%(2.3~7.4%)[1],近年统计其发生率已降至2%上下[2],河南医科大学报告,发生率达3%~5%[3],而邵令方,高宗人等报道发生率为
0.9%[3]。其死亡率近年报道仍为49.1%[4],我院1993年1月~2006年12月13年间行食管胃吻合10860例,发生吻合口瘘148例,死亡1例。本文报告我们对吻合口瘘的一些认识和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60例,男6652例,女4208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7.6岁;食管癌7200例,贲门癌3660例;食管-胃胸内吻合8452例(弓下吻合3960例,弓上吻合4492例),颈部吻合2408例。本组10860例共发生吻合口瘘148例,总发生率为1.36%(148/10860),其中胸内吻合口瘘42例,发生率0.50%(41/8452),颈部吻合口瘘106例,发生率为4.40%(106/2408),死亡1例,死亡率为0.6%(1/148)。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因吻合口部位和瘘发生时间不同而不同。胸内早期瘘多发生在术后3~6天,症状较重,体温升高达39以上,单纯退热药不易控制,脉搏心率加快,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听诊术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局部浊音或鼓音,胸腔穿刺可抽出气体及混浊酸臭的稀薄脓液或胃液。血化验示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X光透视下造影检查见造影剂自吻合口外溢即可确诊。
瘘发生的时间愈晚,症状愈轻,有的仅表现为持续低热,造影检查可发现小瘘口。本组有3例晚期小瘘,其中2例无任何症状,常规吻合口造影时发现线状瘘口,周围无明显炎症阴影,1例持续低热,造影发现小瘘及吻合口旁直径约2.0cm的包裹性小脓腔,改变体位,造影剂可返回胃内。颈部吻合口瘘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局部红、肿、热、痛,切开后有腐臭脓液,有胃液、涎液和/或气体外溢即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根据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部位、瘘口大小及病人的全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胸内较大的早期瘘症状均较严重,资料显示死亡率很高[4],治疗早期应以抗感染为主,首先是胸管通畅引流和胃管减压吸引,两管有效引流可使全身中毒症状在3~5日内明显减轻,其次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感染基本控制后则应以支持治疗为主。胃肠道功能未恢复正常前,以静脉营养为主,恢复后则以营养管注入营养液为主(营养管系手术中自吻合口预先置入,其远端置于十二指肠远段,近端经吻合口随胃管从鼻孔引至体外)。营养液要富含动植物蛋白、脂肪、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本组3例胸内小瘘口均未行胸腔引流,仅禁饮食、胃管减压及营养管支持治疗,很快痊愈。颈部吻合口瘘要切开充分引流,禁饮食、胃管减压及营养管支持治疗。本组148例吻合口瘘在治疗过程中均未采取食管-胃重新吻合术及瘘口修补术,也未行空肠造瘘术。其中7例注入的营养液返流较重,由胃管吸出,造影发现营养管过浅或已返入胃内,均在透视下经导丝重新放置营养管于曲氏韧带以远,避免营养液返流。
2 结果
本组吻合口瘘148例,除1例合并II型糖尿病,且对多种抗菌素过敏,继发双肺感染及切口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瘘后15日死于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外,余147例均痊愈。住院22~68天,平均住院46天,出院后3月、9月随访均无异常。
3 讨论
3.1 吻合口瘘的发病因素
(1)吻合方式及技巧:当前食管-胃吻合方式多种多样,据报道近年来采用吻合器机械吻合越来越多。本组全部为手工吻合,多数采用食管-胃粘膜悬入胃腔式吻合术(该术式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87%)[5]。我们认为:术中操作粗糙,边缘对拢不齐,针距过稀或过密,边距过窄,线结过松或过紧,局部污染等,是造成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
(2)吻合口区血运不良:术中胃网膜右血管损伤、扭曲、受压,吻合口区粘膜下血肿,均可造成愈合不良。
(3)吻合口涨力过高:颈部吻合或残胃过小的胸内吻合,可因张力高而影响愈合。本组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胸内发生率的8.8倍,与颈部吻合口张力高有关。
(4)局部炎症:吻合口区炎症水肿,组织坏死,可引起吻合口瘘。
3.2 吻合口瘘的致死原因
感染和营养不良衰竭是吻合口瘘的主要死亡原因。胸内早期较大的吻合口瘘,若不能及时有效引流,多发生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之后多因不能充分补充热量,长期营养不良,致使多器管功能衰竭死亡。年老体弱、合并糖尿病、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发生吻合口瘘死亡率较高。而胸腔晚期小瘘、尤其如已包裹局限的线状瘘、颈部吻合口瘘,一般不致死亡。
3.3 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
以往报道吻合口瘘发生后的死亡率甚高,一般在40~60%,本组死亡率仅为0.68%(1/148),我们认为治疗关键是控制感染和支持治疗,控制感染应重点放在通畅引流上,同时胃管减压吸引,尽量减少胃内容物从瘘口外溢,适当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多数能平稳渡过感染关;随之支持治疗成为治疗的主要问题,早期可间断输血或输白蛋白、脂肪乳等,但经济代价较重,长期使用,广大病人负担不起,经鼻小肠营养管给营养液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支持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