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脏在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下,肝细胞坏死、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质地变硬。这种生理病理变化,临床上称之肝硬化。
肝硬化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年人。临床上呈慢性经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状。晚期常发生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的病因,在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在亚洲、非洲国家肝炎后肝硬化常见。我国的肝硬化70%有病毒性肝炎引起。其中大部分是乙肝.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增加很快。在酒精性肝病的基础上并发乙肝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使病情加重更易形成肝硬化。其它病因有胆汁淤积,长期心衰,血管阻塞,中毒,寄生虫感染,代谢障碍,重度营养不良等。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因肝硬化起病缓慢,少数可十到数十年无症状。随后肝脏逐渐缩小,脾脏进行性增大。代偿期病人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可在无意中或体检中发现脾肿大。
代偿期患者症状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大症候群。
1、肝功能减退症状:乏力、消瘦、纳差、腹胀、恶心、呕吐、腹泻、黄疸、牙龈出血、鼻出血、踝部浮肿、面色灰暗、肝掌、蜘蛛痣。男性病人可有乳房发育、性功能减退;女性病人可有闭经、月经不调。
2、门脉高压症状:脾脏肿大、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曲张静脉破裂时可出现呕血及便血,特别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