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部炎症引起的眩晕
多见于中耳炎、乳突炎累及迷路,共分四型:
1、迷路周围炎:轻度眩晕、眼球震颤、乳突部疼痛,可有呕吐和患侧肌力弱,前庭功能正常;
2、局限性迷路炎:对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常见的是胆脂瘤侵蚀水平半规管的前壁,引起阵发性的眩晕、恶心、呕吐和眼震;
3、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细菌经前庭窝侵入迷路,可出现神经性耳聋;
4、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
(二)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
如SM、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大仑丁、水杨酸钠等。硫酸SM损害迷路眩晕多,双氢SM损害耳蜗的多,听觉影响大,个体差异大,敏感者少量即可发病。一般在连续注射3-5周后发生,也可在注射停药后几天出现。双侧性眩晕。SM引起的损害常常呈永久性损害。大伦丁停药后即可渐好,SM引起的眩晕、恶心、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常无眼震颤。
(三) 位置性眩晕
是指眩晕的发生和头部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如头向左右前后转动时产生眩晕,前庭周围性和中枢性都可以引起位置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病变主要见于内耳的耳 部病变,或外伤、感染、血管堵塞,使前庭器官发生萎缩,患者在最低点时常经数秒的潜伏期发生,眩晕、恶心、呕吐少,眼球震颤、眩晕和眼震颤只持续很短的时间,约数秒,在重复诱发位置时,眼球震颤和眩晕程度减弱,有人称此为“疲劳现象”。
前庭中枢性病变见于后颅凹病变,如肿瘤、蛛网膜炎影响CSF循环或椎A在头位置改变时出现供血不足,临床上头在很多方向位置变化都可以引起眩晕及眼震颤,但症状出现迅速,没有潜伏期,重复试验没有疲劳现象。
这两种眩晕的鉴别诊断除了前面之外,可做位置性眼球震颤诱发试验来鉴别,做法:
患者坐于床上,头偏向患侧,使其注意检查者的前额,检查者双手托住患者头部迅速将患者推成仰卧位,头偏于床位呈45度,使头向对侧转45度,迅速出现眼震颤,有一定的潜伏期,震颤持续时间5-10分钟,只有头在这个位置时才出现,再重复这一试验时反映减弱,这为前庭周围性病变,前庭中枢性无疲劳性,在任何方向均可出现眼球震颤。
前庭周围性病变常见,在眩晕中占18%,女大于男,50-60岁的妇女多见,在睁眼做次种检查时位置性眼颤80%是前庭周围性。 有人建议凡怀疑该病者均做此检查,由于此病预后良好,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眼球震颤诱发试验(+),是其唯一的阳性体征。特点有三个:1、周围性;2、位置性;3、眼球震颤易疲劳性,症状持续时间短易缓解。
(四)美尼尔氏病
典型表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 病因病理:尸解发现膜迷路水肿、积水,内淋巴液分泌过多或吸收功能障碍。
1、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学说:血管痉挛所致
2、代谢障碍学说:代谢失调、组织水肿、服盐过多,钠潴留引起的组织水肿;甲减可以引起该病。
3、病灶及病毒感染学说:扁桃体炎能诱发本病,曾有主张摘除扁桃体可治疗本病。其他病灶如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腮腺炎、上感。发生眩晕突发性耳聋,认为是病毒引起;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血液循环障碍。
5、迷路卒中:突发性眩晕,耳聋 临床青壮年多见,20-40岁,老年少见,小孩及70岁以上罕见。
1)眩晕。
2)眼球震颤,久病不明显甚至消失,或不出现眼震颤。
3)耳蜗症状:耳鸣、耳聋,有时可存在数月之久,不少病人眩晕之前就出现耳鸣耳聋;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是由于前庭器官的病理性兴奋传到脑干的前庭神经核,由此扩展到迷走神经背核,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腹部不适、腹泻; 美尼尔氏病与美尼尔氏征候群的鉴别: 共同表现为四大主要症状:所不同的是后者病因明确,常继发于前庭炎症、外伤、出血、前庭神经炎、脑膜炎、小脑脑桥脑角肿瘤等。
(五)头部外伤后眩晕
实属假性眩晕,此头晕眼花为多见,典型眩晕少见,常见外伤后头痛;如外伤伴有颞骨骨折的患者,10%-15%有眩晕,可能有中耳鼓室内出血,出现耳聋耳鸣、眩晕、眼震颤则为眩晕性癫痫。
(六)前庭神经元炎
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成年人多见,20-60岁,偶见于儿童。起病前先有病毒感染或胃肠道感染,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作,严重的眩晕,恶心呕吐,不敢睁眼闭目,卧床动则症状加重,可有眼球震颤,病程2-3天左右,可6周左右。 与美尼尔氏病的不同点:1、无耳蜗症状;2、眩晕症状持续时间长,痊愈后很少复发,而美尼尔氏病复发多;3、多有病毒感染的前期症状。
(七)流行性眩晕
可能为下脑干的病毒感染引起,呈小流行,青壮年居多,病毒感染,发热,头痛、全身无力、眩晕、眼球震颤,而无耳蜗症状,可有脑干受损的体征,如复视、面瘫、眼肌瘫等,1-2周可恢复;(八) 多发性硬化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占5-12%,持续性眩晕、眼球震颤是因脱髓鞘损害了前庭核,耳蜗症状少见,常伴有视力下降、复视、椎体束征、精神症状,可多次缓解复发。
(八)颈性眩晕
是由于颈部不同疾患引起的一种眩晕,如椎动脉压迫症候群、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症候群、外伤性颈性头痛。
病因:
1、椎动脉在颈椎横突孔走行过程中受压,多是颈椎肥大性脊椎炎,骨刺压迫椎动脉造成,特别是当颈部转动时或过伸时造成压迫,常见的是C5/6 C4/5是颈椎活动最大的部位。有些患者颈椎并无骨刺,但在颈椎转动时仍椎动脉仍可狭窄,另外一些患者的椎动脉畸形,多在椎动脉起始端,它和锁骨下动脉都位于前斜角肌与颈筋膜之间,颈活动时使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常受压,这时可能触及一侧桡动脉转动减弱或消失。
2、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椎动脉痉挛;
3、其他因素:颈部外伤、软组织炎、有眩晕和头痛的发作;可能是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使血管功能异常或颈部肌肉韧带损伤后,反应性水肿,经颈1、2、3后根传导到小脑及前庭神经核引起眩晕。
临床表现:
1、眩晕,摇晃,站立不稳波动感,旋转感,部分有耳鸣、眼震颤;
2、头痛,60-80%出现率,局限于上枕部或顶枕部有视幻,恶心呕吐;
3、意识障碍,转头时突然发生;
4、视力下降、复视、幻视,黑朦。
(九)大脑病变引起眩晕(眩晕性癫痫)
部位在颞上回后部或颞顶交界处,此处肿瘤、血管畸形,小的脑梗塞均可引起,可有幻听,短暂性眩晕或合并晕厥自动症;
(十)小脑桥脑角肿瘤
以听神经肿瘤多见,国内资料统计,占小脑桥脑角肿瘤的76.8%,听神经肿瘤常发生前庭神经的鞘上,常合并5、6、7颅神经损害,多见于中年人。听神经肿瘤的早期表现:耳鸣耳聋,眩晕,继之三叉外展损害。
(十一)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
都可引起剧烈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复视,动脉瓣视乳头水肿,动脉瓣出血。
小脑蚓部肿瘤,轻度眩晕,站立不稳,醉汉步态,常无眼震颤,小脑半球部的眩晕常有眼球震颤; 第四脑室肿瘤有一定的活动性,尤其是带蒂的肿瘤或囊肿,当体位或头位改变时突然阻塞第四脑室,而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起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甚至意识障碍,称为 Brun氏征,因头位改变而发生眩晕常被误诊为位置性眩晕,须提高警惕。
(十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
1、眩晕、旋转,四肢疲软,站立不稳,耳鸣,听力下降; 2.视力障碍,黑蠓,视野缺损;
3、共济失调,Romberg(+), 小脑前庭受损;
4、头痛,30-50%以上有头痛发作,位于后枕部和顶枕部,呈跳痛,眼痛,恶心和呕吐,出冷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意识障碍,脑干缺血。累及网状结构系统,发生晕厥、昏厥,四肢无力;
6、脑干定位体征,球麻痹,交叉瘫,四肢瘫;
(十三)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特殊征候群
1、锁骨下动脉盗血征候群;
2、延髓背外侧征候群(Wallemberg征)
3、内听动脉痉挛:突然听力丧失,眩晕(十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为假性眩晕,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心悸出汗,失眠,双侧耳鸣,无耳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