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手术及术后经过:
帕金森是由于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所致,随着多巴胺水平的下降,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行动迟缓等症状会陆续出现。要充分理解DBS在治疗帕金森病上的作用,需要先了解帕金森病的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晚期。理解疾病的发展及自身所处的阶段,才能更好的理解DBS的利与弊。
帕金森早期
帕金森病早期,左旋多巴药物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能有效的缓解白天的运动症状,患者对药物反应较好,很少出现剂末波动的情况。实际上很少有患者会注意下一顿药需要几点吃,或者必须按时按点吃药。当然,早期帕金森患者也会出现好一天,坏一天的情况,其与高压力,劳累,其他疾病等有关。在帕金森早期,药物控制有效时不太推荐DBS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其风险可能大于手术效益。有时其他运动症状用药控制较好,但震颤难以用药控制,如果说DBS能在某些方面延缓疾病进展,或者其手术效益大于手术风险,此时可以考虑提前行DBS手术治疗,但此理论尚未被证实。总之,如果想在帕金森早期行DBS手术治疗,请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的症状真的严重到必须接受DBS手术治疗,而忽略其手术风险么?”
小建议:
想想药物起效后你行动能力怎么样及你不能做什么?是不是每次服药都能改善症状?是不是由于药物副作用而限制了药物增量?如果你不能忍受药物的副作用,迟早要考虑DBS手术治疗。
帕金森中期
DBS手术对于中期帕金森患者是最有帮助的。在此时期,用药仍然可以改善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姿势障碍等症状,但是药物起效后维持时间在缩短,不能持续到下顿药物起效,剂末恶化现象会出现。此时必须增加每顿药量或者增加每日用药次数。然而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可能出现异动。异动可以出现在药效达高峰的时候,也可以出现在药效消失的时候。同样,肌张力障碍(比如肌肉抽搐,疼痛)也可能出现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在药物仍然起效,但是出现疗效减退,或者是因为异动等限制药物增量的时候应该考虑DBS手术治疗。DBS电刺激治疗与药物疗效相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抗帕金森药物不能改善的症状,DBS手术也不能明显改善,换句话说,DBS与抗帕金森药物一样有效,而且不会出现疗效减退。两者的不同在于DBS是更平缓的控制帕金森症状,同时可能减少药量,减轻药物副作用,减少异动、震颤及用药花费。
小建议:
想想在药物起效时你的运动能力及你能做什么?这也是DBS能起到的作用,如果药物不能改善平衡障碍、步态冻结、言语障碍或者摔跤问题,DBS也不能改善这些症状,甚至有可能加重。而震颤和异动是有可能用药控制不佳而DBS可能解决的问题。
帕金森后期
随着病情的进展,后期患者对抗帕金森药物反应差。在此时期,无论是用药还是DBS可能都无法明显改善摔跤问题、平衡障碍、步态冻结、言语及吞咽障碍。用药能改善上述症状的程度几乎就是DBS能改善的程度。
帕金森后期患者可能出现抑郁,这种情绪使其没有兴趣做任何事情,运动障碍也会逐渐加重。如果你已经做了DBS手术或者期待DBS能帮助改善晚期症状或延缓疾病进展,必须事先了解DBS的不足之处。
术后病情改善的时间表
此时间表是对多数患者的普遍情况,具体情况与个人诊断,症状严重程度及用药情况相关。
DBS会改善运动症状,进而可能在术后减少用药。有研究表明DBS在术后10年内可能持续有效,我们的临床经验说明DBS可能持续发挥作用超过10年,且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了解下面的术后病情改善时间表能帮助你在术后开机后有合理的期望。这个时间表是通常情况的描述,不是一成不变的。
术后第1个月:脑内植入电极片,第一个月刺激强度较低,该期药物很难减量。DBS刺激也可出现异动,但刺激所致异动与药物所致异动不同,刺激所致的异动是术后的一种好现象。这种异动会在几天或者几周内逐渐好转,或者通过缓慢增加电压和药物减量得到控制。
术后第2-3个月:这一阶段你会总体感觉较好,没那么期盼下一顿药,异动,僵直,震颤都在慢慢好转,不过这一阶段仍然不稳定,此时过高的期望容易使你抑郁,这就需要你有一些耐心,因为你的大脑也在慢慢适应这种刺激,进而才能逐渐平稳。到第三个月,震颤可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第4-5个月:我们正在逐渐找到最适合的刺激参数,药物用量可能会减少,此时你会感觉到选择手术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并能体会其效果。术前存在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此时可能不会再觉得疼痛,异常的姿势和震颤也能得到相应缓解。
第6个月:此时,震颤和僵直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症状也相对平稳,关期较少出现,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可能不会需要过多的调整刺激参数。术后半年到一年以后,可能不需要过频调整参数除非需要更换电池。
术后程控与药物
术后首次程控应该在关期症状明显时进行,因为药效和电刺激会产生累加作用,在程控后服用药物可以观察两者累加的作用,如果作用过强,会出现明显异动或者患者自己有明显感觉,这时可以适当降低刺激强度。
在药效上来的时候你对当时刺激参数的反应可为参数调整提供一些信息。尽管较少药量可能对抗异动,刺激过强等情况,但是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出现明显异动、症状波动、平衡障碍、摔倒或者走路问题,要来考虑缓慢增加刺激强度,以让大脑有缓冲时间去接受新参数。当新参数作用发挥稳定,能代替部分用药时可以考虑减少药量。
不像药物引起的异动,刺激引发的异动通常可以逐渐缓解,但是如果异动明显,应当延长参数调整的时间,以避免损伤出现。开机后若异动明显可以考虑提前减少药量。
程控直至症状相对平稳的这一过程类似于马拉松长跑,是一个平稳的,谨慎的过程。他需要程控医生根据自身经验来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