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评估中具有重大作用。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X线检测的敏感性为45%-90%,这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乳腺密度。超声的敏感性为80%-90%。>35岁女性检查首选X线,<35岁首选超声。超声的敏感性相对于X线受年龄的影响较小,可以检测一些X线漏诊的乳腺癌。对于非触摸性乳腺疾病的诊断,超声诊断将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整体生存率。
超声诊断需由1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每例病灶进行分级。乳腺超声通过观察肿块的位置、边界、大小、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情况、有无血流,内有无钙化及液化、肿块与胸大肌及皮下脂肪的关系进行分类诊断。乳腺X线观察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和密度)、钙化(性质、分布)及结构紊乱,相关征象及特殊病例描述分类进行诊断。分类标准:1级为正常表现;2级为良性病变;3级为非典型或交界性病变,但可能是良性;4级为可疑恶性;5级为符合恶性改变。
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评估体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及欧洲乳腺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Mastology)分级系统,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3级的内涵。BI-RADS的3级基本属于良性病变,而欧洲的评估体系的含义可翻译为??性质待定??,更符合中国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的习惯,故我院采用欧洲分级系统进行分级。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检查非触摸性乳腺病灶被超声发现。有研究表明,超声在非触诊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敏感性达到了94.1%,远远高于乳腺X线的38.2%,而两者之间的特异性并没有明显变化,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94.9%,远大于乳腺X线的79.7%,说明在非触诊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有其独到的优势。由于在乳腺X线中如果没有出现典型的恶性钙化的改变,而只是散在分布微钙化的话,将可能导致超声敏感性远大于乳腺X线。X线检测的敏感性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乳腺密度,但这并不是影响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总之,对于非触诊性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超声起到较好的辅助甚至是主导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