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功能减退,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系统受累等严重的临床综合症。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9.4%~13.6%,而且发病率仍然在增加,每年达到7%以上。据此推算,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按1%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则中国透析患者将达到100万人。
随着CRF不断进展,心血管疾病危险大大增加,2010年据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有5亿人的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慢性肾脏病引发心脑血管病而死亡。尽管透析和肾移植术可使部分终末期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提高,然其并不适宜于早、中期的治疗,且医疗费用昂贵。传统中医对本病独特的认识和治疗,在慢性肾衰非透析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对CRF代偿期到尿毒症前期这一阶段,中医中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一、病因病机
脾肾亏虚与毒邪互结是CRF的病机关键,肾虚是CRF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是毒邪产生的根本,而毒邪壅滞三焦是诱发和加重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特色解毒、排毒、抗毒三法并用
根据脾肾虚损,毒邪弥漫三焦的病机特点,提出了解毒、排毒、抗毒三法并用的治疗原则。即在健脾益肾,扶正抗毒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解毒为主,灌肠排毒为辅,佐以药浴散毒,敷脐驱毒四法全方位,多途径祛毒外出。
1、解毒法
CRF正气虚衰,湿毒、水毒、瘀毒、痰毒弥漫,此时毒的临床表现保留原有邪气的致病特点,治疗上,应祛除原有病因或致病因素,使毒少依附,易于分解,即为“解毒”治疗。临床上针对湿毒、水毒、瘀毒、痰毒之不同,通过祛湿化浊,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使气血流畅,络道疏通,则水、湿、痰、瘀、毒无由再生,即“审因论治”。
2、排毒法
CRF毒邪弥漫,壅阻气机,三焦不通,导致排毒功能障碍,内毒壅滞于体内。此时当因势利导,针对毒邪的不同病位,就近引导,给毒出路,以排毒为治,即“治标”之法。主要包括发汗排毒、利尿排毒、通便排毒、敷脐排毒之法。
2.1发汗排毒
中药药浴散毒法是祖国医学中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治法。药浴疗法一则:开泄凑理,使湿浊毒邪由深出浅,随汗而解;二则:解表宣肺,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三则:“疏导凑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待微微汗出即可。适于慢性肾衰各期或伴有水肿或皮肤瘙痒者。
2.2通便排毒
通腑泻浊排毒法是CRF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适用于CRF之不同阶段。常用药物为生大黄、枳实等,或中药内服,或保留灌肠。大黄已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的一味专药:现代研究已证实:大黄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肾衰并可延缓肾衰发展。
中药灌肠法是最为推崇的祛毒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模仿腹膜透析,通过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血中“溺毒”。
2.3利尿排毒
慢性肾衰浊毒内停,肾气衰微,膀胱气化无权,不能将浊毒排出,或水毒泛溢肌肤导致水肿。治宜温肾健脾,利尿排毒。
2.4敷脐驱毒法
神阙穴为任脉主穴之一,为百脉之所聚,真气之所系,加之神阙穴皮肤浅薄,药物渗入性强,可持续充分地发挥中药药理作用,故临床采用神阙穴中药敷脐方法辅助治疗慢性肾衰。并配合神灯照射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药物充分吸收,对改善症状亦有良效。
3、抗毒法
即是通过药物健脾补肾以扶助正气的方法,调理脏腑的气血阴阳,提高机体自身的抗毒能力,减轻毒邪对机体的损害程度,即“治本”之法。主要有:
3.1补肾填精以固本
3.2重视健运脾胃,调理升降
3.3益气固表以防外邪
CRF患者正虚易感外邪,以致并发感冒、咳嗽、淋证等病,而外邪是诱发和加重病情,加速CRF病理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使用玉屏风散等加减,益气固表、调和营卫,预防外邪甚为重要。
在CRF治疗中,抗毒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尤以重视健脾,补养后天为主,健脾实肾、培土生金,以增强抗毒能力,体现中医整体观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