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冷路滑,老人在出行时极易摔倒,造成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导致粗隆间骨折,治疗相对麻烦,致死率极高,约为10%~30%。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粗隆间是承受应力最大的部位,骨质为海绵质骨,老年时这部分骨质脆弱而疏松,骨折多为粉碎性。误区一:没啥症状就是疼不用去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但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在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扣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才能确定诊断,并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这类骨折,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应及时到医院找骨科大夫诊治,尽早采用牵引或手术治疗。
误区二:伤筋动骨养百天自然就好了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骨折的接触面积大,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腿根部,该处有许多肌肉附着,很容易移位,治疗不当有发生髋内翻的趋势,形成畸形连接愈合,影响患肢功能,造成跛行,由于承重线的改变,可能在后期引起患肢创伤性关节炎。用手法复位、局部外固定的方法,必定失败。若不及时治疗,因骨折后长期卧床,可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关节挛缩、血栓等危及生命的多种并发症,所以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误区三:手术一定比保守治疗效果好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的保守治疗适应症,包括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如近期心梗患者),以及伤前不能活动且伤后无明显不适患者,脓毒症患者和手术切口周围有皮肤破损等患者。如果患者不能行走或没有机会重新行走,保守治疗将比手术治疗更安全,更人道,而且费用更低。可采用牵引的方式纠正下肢短缩、外旋和髋内翻畸形,维持骨折近似解剖位置而愈合。
误区四:同样的骨折手术方法却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早期活动,尽快恢复伤前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Tronzo-Evans分类):Ⅰ型:单纯粗隆间骨折,无移位。Ⅱ型:股骨距完整,有移位,小粗隆撕脱骨折。Ⅲ型:股骨距受累,有移位,小粗隆骨折。Ⅳ型:大小粗隆粉碎性骨折。Ⅴ型:反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有:1、髓内固定。2、髓外固定。3、外固定支架。4、人工关节置换。
误区五:治疗完全交给医生就行了大多数患者认为,只要医生手术做得好,患肢完全恢复功能就不成问题。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总体上依赖于五个因素:骨的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内固定的选择以及内固定与骨的位置。骨科医生仅能控制后三种因素,但必须考虑前两种因素来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临床出现不少术后再发骨折、钢板断裂、螺钉断裂的病例,原因是多方面的:1、安装问题:如角度不良,与股骨干敷贴不佳,螺钉选择不佳等;2、 钢板螺钉质量问题;3、过早负重;4、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造成持续剪应力,使钢板螺钉折断。前两项与手术操作及内固定的选择有关,后两项就与患者后期的功能锻炼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