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病初仅表现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便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一般为小量便血,严重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腹痛多局限在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低于30岁的患者最多见,发病率的最高峰在10-20岁,第二个发病高峰在65-70岁。本病经常与克罗恩病,结肠癌,阿米巴痢疾, 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混淆。准确诊断往往需要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同时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准确率。
除了反复发作的腹泻,便血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以外,溃疡性结肠炎还易于伴发很多并发症:
1、中毒性巨结肠, 是严重并发症,易发生肠坏死穿孔,病死率极高,可达30%~50%;
2、结肠穿孔, 多在中毒性巨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
3、下消化道出血, 直肠、结肠可广泛渗血,绝大多数表现为血便、脓血便。有时少数病例(约占4%)可出现反复下消化道大出血,1次出血量很多,可达数千毫升,甚至出现休克,需紧急手术治疗;
4、直、结肠癌癌变发生率为0.7%~8%,甚至可高达13%,比一般人群高5~20倍。病程在10年以上、全结肠有广泛病变以及青少年、儿童期发病者,其癌肿发病率明显增高。癌肿可发生在全结肠的任何部位,5%~42%为多中心癌。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美国胃肠学协会在2000年将其分类并建立了治疗指南:
轻到中度一般应用氨基水杨酸盐类药物维持治疗,包括饮食调节,止泻药,肠道益生菌等;中到重度表现有全身中毒症状,大便每日超过4次,往往有血便,便频,腹痛等症状,达到此阶段一般需要应用皮质类固醇等免疫调节药物,抗肿瘤坏死因子-a等药物,必要时需要肠道外营养;对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即每日大便次数超过6次,伴随腹痛,痉挛,中毒性发热,贫血等严重情况者多需手术治疗,包括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IPAA(全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等很多手术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