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发的失明以及视网膜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张川
A每年有3000人因糖尿病而失明(视觉障碍)
由糖尿病引起的眼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症,这种疾病有一个很可怕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症状,如眼睛疼、痒、模糊等现象,病情却在不断地发展。
而且,某一天会因为眼睛感觉有烟灰积存,或者是感到通红的窗帘变得模糊起来,而马上到眼科就诊,这时,病情已经发展的不可救药的地步,不得已必须面对失明的现实。
因为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即使没有达到失明的程度,但给适应整个社会带来了障碍。被认定为视觉有障碍,成为社会福利照顾的人。这种情况的人占视觉障碍者中大约5分之1. 一年能达到3000人。
这些人在青壮年时期突然失明,不能享受到社会 的照顾,重新返回社会的心理指导不能如愿进行,在这一点上,加大了其家里人的负担。
糖尿病视网膜病人得了糖尿病以后,如果对血糖的控制不管不顾的话,在7,8年到10年之间,一点点才明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根据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糖尿病中心的调查,在整个医院治疗中心2300人(2型糖尿病)中,大约37%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症的发生,其中约17%是单纯的视网膜症。只要血糖控制得当,就能控制住。剩余的20%随时可能有失明的危险这也不为过。另外,据厚生省的统计,糖尿病从发病开始算起,经过25年的病程,有超过80%的病人并发视网膜病症。视网膜的发病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比较年轻的40-50岁以下的糖尿病病人,发展的速度比较快,需要充分注意。
B为什么会失明
发生失明和视力障碍的糖尿病并发症,除了视网膜病以外,还有白内障、血管新生绿内障等。
1视网膜病
所谓视网膜病,就是起到照射影像的胶卷作用的视网膜受到伤害而产生的结果。视网膜具有可以感受光线和颜色,并把其结果转达给大脑的作用。在视网膜里充满着许多细小的血管,粘性强,所以会使细小的血管堵塞,加重了血管壁的负担,引发毛细血管症,造成视网膜的养分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眼底出血和硝子体出血的症状的视网膜病。
视网膜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单纯视网膜病、前增殖视网膜病、增殖视网膜病三个阶段。
2白内障
由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主要是由于体内糖分增多的缘故。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水晶体,因为有糖分的积蓄,而变得模糊起来。一般的来说,大部分的白内障都是加龄白内障。当得糖尿病的场合很快就会得白内障。现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取出水晶体,安装上塑料制的眼内镜头。当病情严重时,连这种手术也不能做。
3血管新生绿内障
当视网膜病发展到末期阶段时,会并发血管新生绿内障。同一般意义上的绿内障的发病途径是不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发展到很严重的阶段时,在称为彩虹,也就是起着缩小光圈作用的部分,产生了一些非正常的新生血管,为了滋润眼睛,在彩虹的周围,通常会形成有水分的部分,因为新生血管的出现,水分的出口堵塞,因此,眼压增高,视神经受到压迫,视力减弱,最终发展到失明的状况。
C精密眼底检查要长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在初期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可能是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异常。另外,越早发现治疗的成功率越高。
彻底地进行眼底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所谓精密眼底检查,就是把光对准眼睛,这样比较能够观测到眼球的内测,并使用眼药抑制瞳孔的收缩(专业术语称之为散瞳),使用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机来检查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出血和破损状况的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能够发现相当小的毛细血管的出血和破损情况。
眼底检查可以在生活习惯病健诊时进行检查。这种情况下的眼底检查,并不是像精密眼底检查那样进行散瞳,而主要是以眼底的中心部位为对象进行拍摄而进行的一种诊断检查。因此,未必能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初期的现象,如出血和破损。
为了尽早发现糖尿病的视网膜病症,除了一般的生活习惯病健诊以外,也有必要请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定期的精密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病人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发病,也有在诊断为糖尿病的同时,其并发症视网膜病已经发展到很深的阶段的情况。因此,在诊断为糖尿病的同时,有必要养成开始请眼科医生进行定期诊断和精密检查的习惯。
D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展历程
糖尿病视网膜病分为三个阶段:单纯的视网膜病,前增殖视网膜病,增殖视网膜病。
通过观察眼底的情况,就能够很清晰地区分出来。
糖尿病视网膜病的3个阶段
1单纯视网膜病
在视网膜里到处充满了毛细血管,由于高血糖,血管变得很脆硬,血管堵塞,引起小点状的出血状态(点状出血),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开始渗出,所形成的硬性白斑和毛细血管变得脓肿,形成了毛细血管瘤。
自觉症状:完全没有
治疗方法:血糖控制得当,一般会自然消失。
2前增殖视网膜病
由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在不断地发展,毛细血管一堵塞,这部分的神经就处于贫血的状态,形成软性白斑。因氧气缺少,血管本身到处都是濒临坏死的状态。为了补充坏死的血管,就开始准备创造出引起视网膜和硝子体出血的脆的毛细血管。另外,静脉异常地肿起来,毛细血管的形状变得不规则。
自觉症状:几乎没有。
治疗方法:为了掌握真实的情况,有时进行荧光眼底检查。这种病情下,进行激光凝固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3增殖视网膜病
新生血管延续到硝子体上。由于新血管的血压上升,产生破裂的硝子体出血。由于有了新血管,在网膜上又产生了一层新的薄膜,即所谓的增殖膜,这种增殖膜会引起健康的薄膜的剥离,表示病情已经发展到重症阶段。
自觉症状:轻度到高度的视力减弱,这时会失明。
治疗方法:有时也进行激光凝固手术。当硝子体出血和视网膜剥离的状况很严重时,实施硝子体手术。
E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在单纯视网膜病的阶段,如果血糖控制得当,病状不会继续发展,但是,如果继续发展的话,有必要进行外科治疗手术。其中到了前增殖视网膜病的阶段,要做激光凝固手术,增殖视网膜病阶段需要做硝子体手术。
1激光凝固手术
在增殖视网膜病的阶段,由于高血糖,氧气缺少,为了补充坏死的视网膜的营养,会形成新生血管,这些血管以前在健康的眼里是不存在的。新生血管很脆,给视网膜和硝子体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所谓激光凝固手术,就是用激光在这种血管形成以前进行预防,或者,对于已经产生的血管把它们烧毁的一种治疗方法。
普通的门诊是可以治疗的。点眼麻醉一次需要15分钟左右,虽然会感觉到晃眼,但没有特别的疼痛,可以安全实施。视网膜病病情加深的话,可以分3-4次进行,每次可以进行十几到几百次的凝固。
激光治疗,在早期阶段,80%是有效的。病情严重的话,有效率会降低到50-60%。这种治疗并不能使视力恢复,但从预防视网膜病发展这一点上看,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2硝子体手术
激光凝固术是对控制不了的视网膜实行的手术。或者是把从新生血管渗出的血液吸出,或者是用电凝固住成为出血原因的硝子体的位置,或者是使剥离掉的视网膜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同时,用激光对准成为剥离原因的位置,以预防再出血和再发生视网膜剥离的现象发生。
这种手术很难,即使是成功了,视力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几乎是没有可能的。由于进行了手术,矫正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例子占25%左右,大部分是视力0.1以下,停留在好不容易能够做自己的事情的程度。
F视网膜病控制的要点
现在,像激光凝固术那样,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管怎么说,预防失明的关键在于血糖的自我控制。我们知道以良好地进行血糖控制为目标,顽强地坚持食物疗法和运动疗法的人,糖尿病视网膜病是很难发病的,即使是发病也很难进一步发展。
为了不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在平时充分地注意是很重要的。即使不幸地患了视网膜病,一定要注意以下事宜。
1突然的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值持续居高不下,放置不管的话,会发展到患视网膜病的阶段。因为发现得了视网膜病,就突然开始严格控制血糖,有时反而会加重视网膜病的病情。有必要在以内科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进行眼科的精密检查。
2限制运动疗法
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习惯,运动疗法非常重要。当病情发展到前增殖视网膜病的阶段,球类、慢跑、游泳都是可以进行的;当病情发展到增殖视网膜病的阶段,因为激烈的运动,有可能造成新生血管出血的现象,因此,这一阶段只限于散步之类的轻微运动。
3关于出产
由于出产,视网膜病进一步恶化,有失明的危险性。事前要接受精密眼底检查,根据病情,用激光凝固方法治疗视网膜病。如果血糖控制良好的话,怀孕、出产都没有关系。
G预防和早期发现时可以避免失明的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因为血糖控制得当和定期做精密眼底检查,预防、早期发现治疗都是有可能的,但最终还是作为第一位的失明原因,被世人所知。
这是没有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结果。
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糖尿病中心第一次看眼科的患者中,已经发展到增殖视网膜病的人占10%的比例(1998年1月-94年12月间的调查)。其中公司职员和公务员占33.6%,自营业者占28.1%,包含主妇在内的没有职业者占36.8%。通过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直接发展到增殖视网膜病的人群中,强制性地进行生活习惯病健诊的公司职员很多,自营业者和主妇也很多。
在人生历程中,失去视力是很痛苦的事情,糖尿病人要意识到其危险性,积极地接受生活习惯病健诊,定期地进行眼科精密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