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于皮肤、粘膜等部位,婴幼儿发病率大约占5%左右。分为鲜红斑痣、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混合性血管瘤等。其中单纯性血管瘤(又称草莓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尽管血管瘤是良性的肿瘤,但它可以破坏周围组织,有些甚至呈浸润性生长,从而造成儿童容貌缺陷,也可导致功能障碍。有的血管瘤还可自发的出现溃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血管瘤生长迅速,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因此血管瘤应早发现早治疗,出生后如发现有血管瘤应及时就医,莫要当作“胎记”而任之发展,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目前治疗皮肤及粘膜血管瘤的方法有手术、激光、冷冻、硬化剂以及核医学科的核素治疗等,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其局限性。我科采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血管瘤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治愈血管瘤患者已超万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赵银龙
目前核医学科用于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两种,即32P胶体瘤体内注射法和90Sr-90Y敷贴法。根据病变面积,发病部位、病变深度及年龄等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及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鲜红斑痣及单纯性血管瘤应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其方法有分次小剂量法和一次大剂量法;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及突起明显的单纯性血管瘤可行32P胶体注射治疗。1疗程未治愈,2月后行下一疗程治疗,一般1-3疗程90%以上可痊愈。所需治疗的疗程数及两疗程间隔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血管瘤病损区的大小、患病部位、瘤体厚度、患者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以及治疗反应情况。
90Sr及32P为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时,将90Sr-90Y敷贴器放于病变局部或将32P胶体注入血管瘤瘤体内,其β射线作用于病变组织,使病变组织发生形态和机能上的变化,血管内皮肿胀、水肿、炎性改变、萎缩,最后被纤维细胞代替,血管闭合达到治疗目的。
90Sr敷贴及32P胶体瘤体内注射治疗后,一般无全身不适反应。局部反应取决于年龄、患病部位、治疗剂量、治疗次数及机体对射线的敏感性等因素,多表现为轻度水肿、充血、瘙痒、轻微的灼热感、色素沉着或脱失等,少数病例可出现局部破溃甚至溃疡等较严重副反应,数日后可恢复,色素变化需经数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核素治疗后几十年随访观察,局部皮肤未见射线致癌等副作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