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经导管消融已成为临床房颤治疗的重要策略,治疗人群逐渐扩大至老年房颤患者。然而,老年患者通常房颤病史更长,合并心脏病者更多,左房内径较大,因此,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房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来,多个研究报道了老年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老年房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指导依据。2008年,Zado等[1]率先报道了2000-2007年间药物治疗无效的1165例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该研究中房颤消融策略为肺静脉电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的局灶消融。患者分为三组:<65岁(948例),65-74岁(185例)以及≥75岁(32例)。随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27个月的消融成功率(89%,84%和86%)和并发症发生率(1.6%,1.7%和2.9%)均无明显差异。同年,Corrado等[2]报道了经导管消融治疗高龄房颤的多中心临床结果。该研究入选了2001-2006年间年龄大于75岁,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74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比例为55%。消融策略为肺静脉电隔离联合上腔静脉电隔离。随访20±14月后,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3%(126例)。复发的47例患者中20例行再次消融手术,其中16例随访无房颤发作。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脑血管意外和血胸各1例)。143例消融成功的患者中,96%的患者术后停用华法林治疗,随访16±12个月未发现血栓事件。随后,Bunch等[3]于2009年报道了经导管消融治疗年龄大于80岁的房颤的长期疗效。研究入选了35例≥80岁和717例<80岁的房颤患者。术后随访1年显示,两组成功率分别为78%和75%(P>0.05)。2010年,Tan等[4]报道了经导管消融在中国高龄房颤患者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377例房颤患者分为三组:≥80岁(49例)、70-79岁(151例)和60-69岁(177例)。术后随访18个月,三组成功率(70%,72%和74%)无明显差异。此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在三组也无统计学差异。最近,Santangeli等[5]的报道进一步证实了老年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2011年间2754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其中103例≥80岁。随访18±6个月成功率为69%,与<80岁患者组成功率(71%)无明显差异,再次消融后成功率达87%。两个年龄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高龄房颤患者较<80岁房颤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非肺静脉触发灶(84% vs 69%, P=0.001)。这些研究均提示老年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年轻房颤患者无明显差异。
然而,也有研究显示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房颤疗效不如年轻房颤患者。2009年,Kusumoto等[6]分析了240例房颤患者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的临床结果。随访12月显示,年龄小于65岁的房颤患者较65-75岁和大于75岁的房颤患者术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窦性心律比例更高(94% vs 84% vs 61%,P<0.05)。即使行再次消融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年龄大于75岁的房颤患者术后窦性心律仍然低于小于65岁和65-75岁的患者(82% vs 96% vs 95%,P<0.05)。
为了及时反映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现状和趋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房颤动工作组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的牵头下,自2005年起连续组织了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近期,黄从新教授等[7]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房颤动工作组公布了经导管消融治疗中国老年房颤患者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研究分析了1998年-2009年期间我国72家电生理中心7926例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的特点、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年轻(<60岁)房颤患者相比,老年(≥60岁)房颤患者房颤病史较长,合并心脏基础疾病更多,左房内径较大,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在平均6.7±4.5个月随访期间,老年房颤患者手术成功率略低于年轻房颤患者(77.3% vs 79.3%, P=0.034),然而,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53% vs 3.65%,P=0.058)。
总之,现有临床资料显示,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房颤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或为单中心研究,或为回顾性研究,或为小样本病例研究。迄今为止,尚无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未来的研究需回答如下四方面问题:1、老年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是否如年轻患者一样有效?;2、老年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是否如年轻患者一样安全?;3、老年患者房颤发生机制是否与年轻患者相同?这决定了它们的消融策略是否一样。;4、老年房颤患者消融时和消融后的抗凝治疗策略是否与年轻患者相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