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自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膨出,医学上称为腹壁疝。分别为腹股沟疝、脐疝、股疝、切口疝和造口旁疝等。由于有较高的发病率,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腹壁疝常表现为腹壁局部出现无痛或有胀痛的肿物,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减小或消失,随着年龄的增加,肿物会越来越大。这不仅造成治疗上的困难,还可能发生肿物不能回入腹腔,出现腹胀、腹痛、呕吐、不能排气排便等情况,如不及时手术则会危及生命。 除少数幼儿疝气外,疝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疝气的修补方法有很多。近年来,腹腔镜疝修补术也同其他腹腔镜手术一样,有了巨大的发展。通常我们在腹壁上只需打两个5毫米、一个10毫米的孔,加上补片和钉枪,就可完成整个手术了。这种手术具有出血少、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及可较早地恢复工作等优点。
另外,各种类型疝的治疗还有各自的优点:
主要术式为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简称TEP),优点:
(1)手术操作不在腹腔内进行,损伤腹内脏器和产生粘连的机会少;(2)补片无需缝合,杜绝了因缝合而产生的术后慢性疼痛;(3)补片可同时覆盖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易发区,复发率低;(4)它最适宜腹股沟双侧疝、复发疝和复合疝。
传统的开放修补手术是在原手术切口处再次切开进腹,使得原本就比正常组织强度降低的疤痕组织(通常要降低20%)再次遭到创伤,并且为了将一张大于缺损边缘3~5厘米(临床要求)的补片放入切口,必须将切口按层次分离,分离的创面较大。这样,除了术后伤口的疼痛较明显外,切口的并发症率及术后的复发率均有升高。而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修补,手术切口小且远离原手术切口,保留了原疝环的强度,腹内压力均匀分散到整个补片上,使得切口的并发症及术后的复发率大为降低。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临床上,肠造口旁疝的治疗是相当棘手而矛盾的事情。直接缝合修补,术后的复发率高达46%~100%,而使用补片修补,却因造口的暴露,易导致术中污染而发生感染,而一旦感染,修补手术就可能失败,还不得不再次手术取出补片。而腹腔镜技术在切口疝修补中的成功应用,给这一棘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不仅具有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的优点,还可远离污染区域使用补片进行修补,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最后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1、并非所有的腹壁疝都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对于腹腔内广泛而致密粘连的病人,只能进行开放修补手术。2、并非微创手术就是腹腔镜手术。对于切口疝和造口旁疝,腹腔镜修补术较开放修补术其微创的优势大得多;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上,对双侧腹股沟疝、复发性腹股沟疝和复合疝以及年轻人的疝,其优势是较明显的,但对于老年人、体弱多病、不能耐受全麻者,我们给予局部麻醉下开放补片修补,同样可以达到微创的目的。因此,个体化原则和微创化手段的结合,是腹壁疝治疗的最佳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