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都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首先要区分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还是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肝功能持续正常,如果E抗原阴性,也就是“小三阳”患者,病情一般较稳定,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如果E抗原阳性,也就是“大三阳”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也暂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对于年龄>30岁的“大三阳”携带者,特别是男性或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建议要做肝脏纤维化的无创检查(也称肝脏弹性检查)或者肝组织学检查,再根据是否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来确定是否要抗病毒治疗。而年龄>30岁的“小三阳”患者,如果HBV DNA持续阳性,也建议行上述检查来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而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需根据HBV-DNA水平、乙肝两对半结果和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
肝硬化和肝癌能预防吗?
慢性乙肝患者如果不治疗,5年内12%-2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5年内有6%~15%发生肝癌。慢性乙肝发展成肝硬化要经历肝纤维化的过程,及时治疗慢性乙肝,减轻肝脏炎症,阻断或者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可以达到预防肝硬化的目的。而肝癌的发生大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要预防肝癌,首先要积极治疗慢性乙肝,阻断肝病进展,肝癌的发生率就会明显下降。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是终生携带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即感染乙肝病毒超过半年,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部分人会自然转阴,自然转阴率每年约0.5%~1.0%,而大部分患者终身携带表面抗原。大约有25%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在某一时期发病,慢性乙型肝炎几乎都是由携带者发展而来的。
乙肝表面抗原能自然转阴吗?
在自然状态下,未经治疗,经过20~50年,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自发性的将乙肝病毒清除,出现HBsAg转阴,抗-HBs阳性,自然转阴率每年约0.5%~1.0%。HBsAg自然转阴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0~20岁,每年的自然转阴率约为2.7%。第二个高峰发生在50岁以后,每年的自然转阴率可高达6.6%。
注射过乙肝疫苗,但没有产生表面抗体,该怎么办?
乙肝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乙肝病毒的外膜抗原(表面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对感染乙肝病毒具有保护作用。一般来说表面抗体滴度超过每毫升10毫单位(10mIU/ml)为有效,超过100mIU/ml保护性强 。但有部分人群(4%-10%)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检测不到机体产生的表面抗体,这可能与疫苗接种的剂量不足,或遗传因素导致机体对乙肝疫苗无应答。
可以通过增加疫苗的剂量和接种次数提高他们对乙肝疫苗的应答率,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乙肝疫苗剂量可加大到每次60μg。
大三阳和小三阳有什么不同?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妈妈是慢性乙肝携带能喂奶吗?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能否给婴儿喂奶?流行病学对照研究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婴儿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另外,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也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