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癫痫病人想怀孕,怎么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杨治权
怀孕之前,应向癫痫专科医生和产科医生进行孕前咨询,了解与癫痫相关的妊娠并发症,抗癫痫药物可能存在的致畸作用,以便决定怀孕的风险。在妊娠前,应保证至少最近半年无癫痫发作。医生则应当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取最小剂量的抗癫痫控制发作,并尽量用单药治疗。如需换药,应当保证在妊娠前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以下四点尤其要注意:(1)药物调整最好在受孕前完成; (2)尽量在癫痫发作控制稳定后开始备孕;(3)尽可能避免使用丙戊酸、扑痫酮、苯巴比妥等;(4)尽量将AEDs调整至单药治疗的最低有效剂量。
如果真的做好了准备,则建议在怀孕前1个月和怀后2个月内,口服5 mg/d大剂量叶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胎儿发生先天畸形的风险。
2. 抗癫痫药物对女性月经有影响吗
癫痫本身以及抗癫痫药物会对生育期女性月经产生影响。癫痫发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性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不育和停经等生殖内分泌障碍的风险增高。抗癫痫药物可能影响性激素代谢水平,也可能导致生殖内分泌异常。
3. 老是月经期发癫痫,是怎么一回事?服药要注意哪些事项?
部分生育期女性会出现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期癫痫频繁发作,即月经性癫痫。可能原因是月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周期性改变,以及抗癫痫药物浓度发生变化有关。
如果是月经期癫痫,建议不要服丙戊酸这种药,对于生育期女性患者,丙戊酸可能增加发生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甚至影响生育。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等具有肝微粒体酶诱导作用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包括雌、孕激素在内的类固醇激素代谢增加,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些药物会诱发月经性癫痫。
4.女性癫痫病人怀孕了,要不要服抗癫痫药物
女性癫痫患者妊娠期间,绝大多数都需要继续服用AEDs,以避免因癫痫发作给妊娠及胎儿带来不良影痫。
5. 怀孕服抗癫痫药物对胎儿有什么不利影响
可能增加流产、胎儿先天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娩出血等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
6. 怀孕了,除了服药,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怀孕了,除了常规的产前检查,还应定期找癫痫科医生,了解妊娠期间癫痫发作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医生则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等检查,动态评估患者的癫痫发作风险,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如果怀孕后发作增加了,需考虑是不是与妊娠呕吐有关、或未按时按量服药有关。强直-阵挛性发作可导致胎儿心动过缓、缺氧甚至流产。
7. 抗癫痫药物会影响胎儿吗?
目前所有的抗癫痫药都能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有些药如苯巴比妥、扑痫酮可在胎儿体内蓄积,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妊娠期服用一种药治疗的致畸概率在3%左右(正常人群约2%),而多药联合治疗致畸率可高达17%。故妊娠期应尽可能避免服用多种药物。妊娠早期药物对胎儿影响最大,在妊娠18-20周,应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心脏、颅面骨、神经管等可能存在的先天畸形。
拉莫三嗦、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唑尼沙胺、加巴喷丁等新药可能会改善妊娠期药物的耐受性,较丙戊酸及卡西平等老药对胎儿的致畸性小,但研究证据还不太足。但可以肯定的是,托吡酯可引起肢端骨骼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唇愕裂等畸形,故建议不要服用。丙戊酸钠也不要服用,因为它的致畸作用较大。
8. 分娩前服药要注意什么
在分娩期,癫痫患者发生毒血症、重度子痫、胎盘出血、早产等并发症的概率是正常女性的3倍,围产儿死亡率可升高2倍。建议患者产前每两个月行一次血药浓度监测,如控制不佳,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在整个围产期,患者应当规律服用药物,同时注意避免睡眠、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托吡酯等可透过胎盘促进胎儿体内维生素K1降解,导致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建议患者在妊娠最后一个月,每日口服20mg维生素K1,以减少胎儿发生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9. 自己分娩和剖腹产哪种更好,生产时癫痫发作怎么办?
绝大多数女性癫痫患者可经阴道顺产。约2%-4%的患者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24 h内会出现强直--阵挛性发作,从而导致母体和胎儿缺氧,应立即予10--20mg安定缓慢静脉注射终止发作,必要时按癫痫持续状态处理。如果发作这种情况,稳定病情要尽早剖腹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予1 mg维生素K1肌注。以减少新生儿发生出血性疾病风险。
10. 产后在服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喂奶吗?
癫痫患者在产后仍应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部分患者在怀孕期药物剂量会有所增加,经癫痫专科医生重新评估后,依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通常建议在产后数周内,逐渐减量至妊娠前水平。大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如出现长时间的镇静、对喂养不感兴趣、体质量不增加等表现,则应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如苯巴比妥可导致新生儿觉醒程度降低和嗜睡,丙戊酸可能与新生儿易激惹相关,拉莫三嗦可能会诱发新生儿皮疹。
本文系杨治权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