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第1周
1、正确摆放体位: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小腿放于枕头上抬高,膝关节后方垫棉垫以防小腿向后下沉。
2、促进血液回流: 用力、缓慢、最大范围屈伸踝关节和足趾。(15分钟/组,2组/日)
3、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训练: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循环练习。(>500次/日)
4、N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训练:小腿用力向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循环练习。(>500次/日)
5、逐渐开始侧抬腿和俯卧后抬腿练习,但不可做仰卧直抬腿练习。(每个方向10-30次/组,2-3组/日)
6、推移髌骨训练:用手将髌骨向各方向推移。(5分钟/组,2组/日)
7、负重训练:支具保护膝关节于伸直位扶双拐下地逐渐部分负重。
二、术后第2周
1、继续以上肌肉训练,休息时仍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
2、被动活动膝关节:调节支具活动范围,被动屈膝达90°。(5次/日)
3、主动活动膝关节:被动屈膝达70°后开始主动屈膝达60°,2-3次/日)
4、负重及平衡训练:支具保护膝关节伸直位,双脚左右或前后分开站立,在微痛范围内左右或前后交替移动重心,渐达到先双腿后单腿完全负重站立。(每个方向5分钟/组,2组/日)
三、术后第3周
1、继续以上肌肉训练,休息时仍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
2、被动屈曲膝关节达100°,主动屈膝达90°。(支具保护,5-8次/日)
3、勾腿练习:健腿站立,屈曲患腿膝关节用力向后勾小腿。
4、扶双拐下地行走,调节支具活动范围0°-60°。
四、术后第4周
1、继续以上肌肉训练,休息时仍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
2、被动屈膝达120°,主动屈膝达100°。(支具保护,10-20次/日)
3、扶拐下地行走,调节支具0°- 70°范围内活动,逐渐达到0°-100°。
五、术后5-8周
1、继续以上肌肉训练,休息时仍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
2、跨步训练:支具保护下前后、侧向跨步,患腿主动且负重。(30次/组,4组/日)
3、静蹲训练:支具保护,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向正前方,缓慢下蹲,逐渐增加下蹲角度达90°。(2分钟/次,间隔5秒,5-10次/组,2-3组/日)
4、本体感觉训练:踩固定自行车,无负荷渐至轻负荷。(戴支具,30分钟/组,2组/日)
5、被动屈膝0°-130°,主动屈膝0°-110°。(10-20次/日)
6、逐步弃拐戴支具行走,调节支具0°― 80°范围内活动,逐步达到正常步态。
六、术后9―12周
1、抗阻屈伸膝关节训练,继续本体感觉训练,休息时仍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
2、单腿半蹲训练:患腿单腿站立,缓慢下蹲至45°,再缓慢伸直站起。(缓慢、用力控制稳定,20-30次/组,每次间隔30秒,2-4组/日)
3、被动屈膝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坐位抱膝”屈曲角度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但同时行半月板缝合术者要术后半年才能完全深蹲。
4、调节支具活动范围达0°-90°,戴支具负重行走。
七、术后第4个月
1、主动屈伸膝关节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
2、每日俯卧位屈膝使足跟触到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去除支具,开始蹬踏练习。
八、术后5个月到6个月
1、逐步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2、继续强化肌力训练。
3、逐渐恢复运动,从向前匀速慢跑开始。
九、注意事项
1、肌力训练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量多做,至肌肉有适度酸胀疲劳感后充分休息;关节活动以达到目标角度为主,注重循序渐进(角度、次数、持续时间均应逐步增加)。
2、前三个月去除支具前,除非特别注明或屈膝超过支具调节范围,训练时均应佩戴支具。
3、每次训练前如感僵硬可行热敷,训练后即行冰敷15-20分钟,必要时可增加冰敷次数。
4、康复训练中的疼痛如休息半小时可基本消除属正常,如康复时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复诊。伸膝位支具制动6 周,术后2周开始患肢部分负重,但必须用支具维持伸膝位。四周开始被动屈膝功能锻炼,注意以闭链式限制 0 b~ 90b的活动范围。术后 6 周开始主动屈膝功能锻炼, 8 周开始> 90b屈膝活动。10周弃支具完全负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