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说来是较容易的。诊断的依据是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辅助检查,当怀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
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此种剧痛出现部位,一般在第1支为前额、上睑、眼球及鼻部;第2支为上唇、下睑、鼻旁、上颌、上牙及牙龈;第3支为下唇、耳前、额部、下牙及其牙龈与舌。
少数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枕大神经区和下颌角下方,也有同样的阵发性剧痛,国外有人报道,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耳后75px处有阵发性剧痛,这些患者皆经半月神经节注射后达到完全镇痛。诊断时必须加以注意。
2、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剧痛发作突然而来,突然停止。有些患者第1次发作即为很严重的剧痛;有些患者开始发作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本病发作时,患者多半诉说是“霍霍”地跳着痛,有的说象刀割一样,火烧一样灼痛,迫使患者猛搓面部,往往将皮肤搓肿搓破,有的将眉毛胡子搓光,有的则频频呼喊,或则紧压痛处,或大张嘴不敢闭合。同时患侧流泪、流涎及鼻液。
疼痛可昼夜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有的患者发作时猛然从坐上站起来,或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几分钟后疼痛突然停止,再安然就坐。一般镇痛药物完全无效,少数患者无此种剧痛,而是发作性“麻”,经半月神经节注射后同样可以治愈。
3、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但发作刚过去,再刺激“扳机点”则不引起发作。常见的扳机点部位如下:眉毛处、眼球、鼻旁、口角上下方、牙周及舌等处。触及这些地方即可引起发作;但发作刚结束,虽然触动这些点,也不再引起发作,这是本病的另一个诊断特点。
“扳机点”大部分是在同一个神经分支。在一些罕见病例报道中,一些较远的“扳机点”发生在同侧拇指,同侧足母趾,另有1例在活动其右侧上肢时,则引起右侧面部剧痛发作。有的发生在背部。
4、95%以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一侧性。
5、疼痛发作时不合并有恶心、呕吐。
6、对此病一般镇痛药物完全无效,
7、病程冗长。发作性剧痛可持续多年不愈,有些患者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少数患者可有大间歇期,可数月或数年不发作。另有人发作十数年或数十年后见轻,到老时疼痛自止。
8、不合并头面部感觉丧失,肌肉麻痹或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如复视、面瘫等。个别患者患侧痛觉减退或过敏,或咀嚼力弱。
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为: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①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②疼痛为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③疼痛程度严重;
④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⑤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对于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时行头颅平片、CT及/或MRI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