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讲的就是小孩各个脏腑器官及其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很容易感受外邪的入侵,而其中最脆弱的器官当属肺、脾、肾,所以我们家长如果对宝宝饮食稍不注意或因气候变化没有及时给予防范的话,很容易导致宝宝患上肺系或脾胃和肾脏功能失调性疾病,而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
上述所说的疾病我想绝大多数宝宝应该都患过,正因为这些疾病都是儿童常见病,所以家长们基本上也都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而唯独婴幼儿腹泻却是绝大部分家长感到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婴幼儿腹泻基本上都由于胃肠功能失调引起,打针吃药难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止泻和胃肠功能调节剂不但宝宝难以下咽,也很难短时间起效。
腹泻还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宝宝会出现进行性消瘦,家长看着也会更加的着急。针对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我在这里要教家长朋友们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自己在家里也可以为宝宝治疗,让你们轻松应对婴幼儿腹泻情况的出现,这种方法就是小儿推拿。湖南省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罗伟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体系的小儿保健和小儿疾病治疗方法。小儿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我们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取穴的部位非常简单易学,手法也容易掌握,下面我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下。
前面说到,婴幼儿腹泻基本上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而因为胃肠炎症引起的比较少见,我们平时临床上也见得不多。中医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不管是腹泻虚证还是实证,只要手法正确,都可以适用。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下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几个常用穴位及准确定位:脾土、大肠、足三里、脐、腹、七节骨、龟尾。
脾土:大拇指末端罗纹面。
大肠:食指近拇指那一面,自食指末端至虎口成一直线。
足三里: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相当于宝宝四指并拢的距离),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脐:以肚脐为中心直径大约250px区域。
腹:腹部,这里选择中腹部作为推拿部位。具体在宝宝肚脐眼以下,两髂前上棘连线以上区域。
七节骨:宝宝脊柱正中,第四腰椎棘突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也就是尾椎骨往上大约250px长直线区。
龟尾:尾椎骨部位。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保持房间里温度适中,以免受凉。然后准备推拿介质(凡士林、BB油、痱子粉等),操作的时候涂抹在施术部位,起到润滑的作用,以免损伤宝宝皮肤。一个家长操作的时候,最好另一个家长在旁边逗小孩,以防宝宝不配合而影响疗效。进行推拿治疗时要充分暴露推拿的部位,然后按上面所说的穴位顺序进行操作。
1、家长抱着宝宝坐在操作者的对面(有利于消除紧张心理):
①补脾土100次:将宝宝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可以起到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②补大肠100次: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有利于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③揉按足三里50次:用拇指罗纹面边揉边按,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
2、宝宝平躺于床上:
①揉脐部100次:家长掌根放在宝宝脐周部位,力量稍大,力度内透,不能使掌根与皮肤之间出现移动和摩擦,以宝宝皮肤潮红为度。
②摩腹100次:家长整个手掌放于宝宝腹部,逆时针方向揉,要点与揉脐相同。
3、宝宝趴在床上:
①推上七节骨50下:操作者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二指螺纹面自下而上在七节骨区域作直线推动,以宝宝皮肤微红为度,可以起到止泻的功效。
②揉龟尾100次: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有利于通调督脉之经气,调节大肠功能。
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大约7-10分钟,每天治疗两次,3-5天为一个疗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