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动脉或静脉)腔内或心腔内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管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如血栓发生在动脉,导致供血的器官或组织严重缺血或血流中断,如脑供血不足、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如血栓发生在静脉,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水肿和静脉功能不全等。
2、
什么是栓塞
栓塞是心脏或血管内已形成的血栓脱落,顺血流堵塞其他重要脏器血管的综合征,如心房纤颤常有左心房内血栓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则可顺血流堵在脑血管,引起脑组织坏死(脑栓塞)或外周血管(如下肢动脉、肾动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脱落堵塞肺动脉(肺栓塞),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严重导致病人死亡。
3、
血栓栓塞有什么危害
血栓栓塞导致器官或组织供血减少或者中断,或者血液淤积于某个器官或者组织,造成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甚至死亡。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很常见,严重危害大众生命和健康,影响家庭幸福,每年因血栓和栓塞给个人、单位和国家造成大笔医疗费用支出和劳动力浪费。
4、
什么是房颤?
心脏就象一个泵,每次搏动都将血液泵向全身,为全身的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的这种机械活动是受电活动控制和支配的,正常情况下,电活动来源于位于心房的窦房结,窦房结规律发出电脉冲,每分钟60-100次,向心脏各部分传导,引起心脏各部位顺序而规律的收缩(心房到心室)。
房颤时,心脏的电活动不再受窦房结支配,被心房内快速,杂乱无章的电活动替代,相应地心室出现快速而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5、
房颤的发生率是多少?
据统计,房颤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房颤的发生明显和年龄相关,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老年人房颤发生率约7-14%。
6、
房颤引起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是什么
先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或周围血管栓塞,左室功能低下(超声中或重度心功能不全,或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病人。
有高危因素(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环钙化、较高龄、高血压、慢性心衰、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甲亢,超声发现左室功能不全、左房增大、左房内自发回声)的病人,应考虑口服抗凝剂。
次要的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冠心病、年龄在65~75岁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低危人群定义为60岁以下,没有瓣膜或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这样的病人15年累积脑卒中发生率为1、3%,无需抗凝,服阿司匹林就可以了;有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的病人,年脑卒中发生率可以达到12%。
7、
房颤有什么危害
房颤时心脏排血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甚至达到50%,尤其同时存在心室功能有损害时。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诱发心肌缺血。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平均每年5%,占脑梗塞的10%-15%;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没有房颤的5-7倍,当心脏有瓣膜病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更高。
房颤病人每年发生脑部血栓栓塞的危险为5%左右,房颤导致的血栓占脑梗塞的10%-15%,房颤后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71%的脑栓塞在观察的6周内死亡或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在两性前瞻性研究中,分别有63%和44%的房颤中风病人致死或者致残。
8、
如何预防房颤发生脑栓塞?
房颤病人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考虑药物或电复律,但如房颤发生时间大于48小时,必须在复律前后抗凝。如复律不成功或者复律后无法维持窦性心率,则必须考虑长期抗凝问题。
多个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在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不抗栓的病人年脑卒中发生率为4、5%,而口服抗凝治疗的病人为1、4%,脑卒中危险下降了68%;抗凝治疗的病人大出血没有显著性增加;抗凝降低死亡率33%
在阿司匹林也有效,总体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下降21%,年脑卒中发生率不用药组为8、1%,阿司匹林治疗组为6、3%。
在房颤已发生了脑栓塞的病人,口服抗凝剂降低年主要心血管事件(血管性死亡、非致命性脑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栓塞)47%,脑卒中危险下降66%,抗凝组没有病人发生脑出血。阿司匹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17%,脑卒中下降14%,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9、
口服抗凝药物安全么,出血发生率很高么?
使用口服抗凝剂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总体上年发生率0、5%左右,与口服阿司匹林的发生率差不多,出血事件与监测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高和年龄相关。
合适的用药剂量应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有效预防脑栓塞的发生。
10、发生了脑栓塞还需要抗栓么?什么时候开始?
发生一次栓塞后近期复发危险性很高,必须及早开始抗凝治疗,但过早抗凝又可能使栓塞后脑组织转为出血的危险性增高。
建议中、小栓塞性脑梗塞于中风后24小时CT证实无出血,再开始抗凝;而大梗塞则需推迟至中风后7天CT排除延长出血后才开始抗凝治疗。
11、
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为什么要验血监测?
服用华法林期间,应按医嘱及时地到医院验血,这种血液化验叫国际标准化比值,简称为INR。医生必须根据验血的结果才能及时准确地调整病人的用药剂量,既能保证抗栓效果,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危险。
医生根据病人的血液的化验结果决定病人所需要服用的华法林剂量,达到个体化的治疗。
12、口服抗凝药物可治疗什么样的血栓性疾病?
(1)
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2)
预防机械瓣和生物瓣置换病人,或房颤病人(包括非瓣膜病性房颤)发生周围血管栓塞;
(3)
在外周动脉疾病病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4)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复发和死亡;
(5)
某些二尖瓣狭窄病人预防周围血管栓塞
13、血栓防治门诊
血栓性疾病跨越多个学科,诊断、用药和监测专业性非常强,病人最好到条件良好的血栓防治门诊就诊。
我们自己的初步体会是,血栓防治门诊加床旁INR监测,是提高华法林抗栓疗效,确保病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结合对病人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还可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病的自信心。
14、风湿性瓣膜病需要抗栓么
理论上,如无出血风险,所有的瓣膜病都应接受抗栓治疗,可见抗栓治疗的重要性。越是血栓的高危个体抗栓获益越大。
周围血管栓塞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明显多于其它形式的瓣膜病,据推测,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发生率至少为五分之一。如合并房颤,则发生率比窦律者提高7倍。
应当清楚,相同的出血事件不能抵销掉血栓栓塞事件的下降,因为后者的结果更为严重。
15、换瓣手术的病人必须长期或终生口服抗凝药物。
换瓣手术成功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许多病人不是死于心脏问题,而是死于脑栓塞或者脑出血。
原因是没有对这部分病人管理起来,很好地监测、随访和正确合理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致使抗栓不足或者抗栓过度,既不能有效的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又不能及时发现抗凝过度的情况,发生血栓栓塞或者严重出血。
强烈推荐所有机械瓣病人都要接受长期(永久)口服抗栓治疗,是预防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根本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