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下裂是男性常见先天性畸形,手术治疗方式较复杂,不同病例的处理和术后恢复情况并不相同,此宣传材料仅涉及大致的一般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应向主管医生和护士咨询。
2、尿道下裂术后通常需留置尿管,尿管的作用包括引流尿液和作为新成形尿道的支架(支撑管),尿管应持续或间断引流出尿液,如尿袋长时间未见尿液增加,患者下腹胀,应找医护人员检查。留置尿管期间患者应卧床,不应过多活动,以免干扰新成形尿道的愈合。陪护人员应注意保持尿管原有位置,不要使固定的尿管松脱,牵拉,折角,扭曲等,否则会导致疼痛,影响愈合,妨碍引流。
3、尿袋下方应避免接触地面以防污染,尿袋装满需倒空时应留少量尿液在袋内,以免过多空气进入尿袋并经管道上行,影响尿液引流。
4、患儿卧床期间肠道活动减弱,易发生便秘,排便用力时尿液常经尿道口溢出(通常不需特殊处理)。住院期间应注意防止便秘,可在手术前训练患儿卧床排便,术后恢复饮食时应增加食物中的纤维成分(如蔬菜,香蕉,红薯等),也可给予蜂蜜等润肠通便。
5、留置尿管期间,尿管内除正常尿液流出外,还可能出现少量絮状物和血性物,尤其在患儿较多活动后血性物排出可能比较明显,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应尽量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活动。
6、 一般在术后3-7天换药或拆开敷料暴露伤口并调整尿管,处理过程伴有疼痛,家长可在之前对小儿做一些思想工作和安慰,带镇痛泵者也可注意调整用药时间到换药前加药.确定换药时间后,可提前用艾利克液反复多次滴浸伤口敷料以便轻松取除,减少出血和疼痛。
7、根据病情需要,多数在术后7-11天拔除尿管后出院或带短管出院.拔管或退管后应尽早饮水排尿,观察排尿时有无排尿困难,费力,排尿时间明显延长,尿线细,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尿瘘等情况。特别注意瘘口较小时尿液自瘘口滴,淌或冒水珠.有时由于尿道口处可吸收线存在,尿道口排出的尿可分两股或几股排出,为正常现象,待后期线头脱落后多可自行改善。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拔尿管后初期疼痛,不愿排尿,应耐心诱导,催促其自解小便.有时拔管后尿道口部少量分泌物或血液凝干成为痂壳阻塞尿道口,妨碍尿液排出,出现排尿困难,应请医生处理移除阻塞物,或及早盆浴泡软后利于排尿.如阻塞物持续存在,会增加尿瘘发生机会或加重已经存在的尿瘘。
8、关于带管排尿:某些病例可能在术后3-7天将尿管退出膀胱,尿道内留置短管排尿,并带管出院,带管排尿可减少尿瘘和尿道狭窄的危险,带管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和痛苦,多数病例能够承受,但部分年龄较小的小儿可能因带管排尿而哭闹较多。应注意这类病例排尿时要用手扶持尿管前端,以免尿液冲击尿管引起固定线牵拉,加重疼痛,更要避免尿流冲击过猛导致尿管脱出.如尿管固定不稳,固定线脱落,应及早找医生处理,以免尿管过早脱落达不到治疗目的,以及尿管向后方进入后尿道和膀胱,取出困难。注意保护尿管并在医生要求的时间复诊取除尿管。
9、术后早期由于局部加压包扎,阴茎水肿一般不重,拆除敷料后阴茎肿胀可能明显加重,尤其是用包皮内板(较嫩的皮肤部分)覆盖的部分,取除包扎物后局部出现黄色分泌物(有时呈脓样)和痂壳或点状渗血也是较常见的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温盐水盆浴后可逐渐消退,肿胀完全消退有时需数月时间。
10、出院后回家应及早开始温盐水盆浴.方法: 按2%-5%浓度配制(大约每5斤水加1两食盐到每2斤水加1两盐,通常是5磅温水瓶每瓶加盐1两),在大盆中以开水冲化食盐,待水温降到不致烫到患儿(勿过凉)时可让小儿坐在盆中,外阴全部浸泡在水面下,每次坐浴15-30分钟,每天2-3次(早期水肿较明显可每日3次,后期水肿逐渐消退可每日1-2次),通常至少需盆浴2周,2周后复查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停止盆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