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呼吸道感染年次数在一定次数以上,并排除肺、气管及心脏先天畸形、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相关者。以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感染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复感儿”。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相似。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不已,部分病儿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儿科呼吸道感染占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岁的小儿,1~3岁的婴幼儿最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水肿、痹证等病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
西医学称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为上下呼吸道的反复感染。感染的部位主要在鼻咽部、扁桃体、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发病原因除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外,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先天免疫缺陷或后天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先天畸形(会厌吞咽功能不全、原发纤毛功能异常、肺发育不良、肺囊肿等);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被动吸烟、居室拥挤、气候骤变等);饮食不节(偏食、厌食所致的微量元素缺乏或维生素摄入不足);维生素D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及情绪紊乱可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慢性疾病的影响(贫血、营养不良、结核病、肾病及胃肠疾病)等。
现代中医学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研究、扶正祛邪治疗研究及增强复感儿的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等方面的探索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病因病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造成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反复不已之势。
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若父母体弱多病或在妊娠时罹患各种疾病,或小儿早产、多胎、胎气孱弱,生后肌骨嫩怯,腠理疏松,不耐自然界中不正之气的侵袭,一感即病,父母及同胞中亦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喂养不当,调护失宜 人工喂养或因母乳不足,过早断乳,或偏食、厌食,营养不良,脾胃运化力弱,饮食精微摄取不足,脏腑功能失健,脾肺气虚,易遭外邪侵袭。
少见风日,不耐风寒 户外活动过少,日照不足,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对寒冷的适应力弱,犹如阴地草木、温室花朵,软脆不耐风寒。一旦形寒饮冷,感冒随即发生,或他人感冒,一染即病。病后又易于发生传变。
用药不当,损伤正气 感冒之后过服解表之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不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多,卫阳不能外御而易感。药物使用不当,损耗小儿正气,使抵抗力下降而反复感邪不已。
正虚邪伏,遇感乃发 外邪侵袭之后,由于正气虚弱,邪毒往往不能廓清,留伏于里,一旦受凉或疲劳后,新感易受,留邪内发;或虽无新感,旧病复燃,诸证又起。
总之,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藩篱疏松,阴阳二气均较稚弱,复感儿则肺、脾、肾三脏更为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偏颇,六淫之邪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及于肺。正与邪的消长变化,导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1)0~2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8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
(2)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要间隔7天以上。
(3)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足,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成立。需观察1年。
【辨证论治】
辨证思路 本病辨证,重在明察邪正消长变化。感染期以邪实为主,迁延期正虚邪恋,恢复期则以正虚为主。初起时多有外感表证,当辨风寒、风热、外寒里热之不同,夹积、夹痰之差异,本虚标实之病机。迁延期邪毒渐平,虚象显露,热、痰、积未尽,肺脾肾虚显现;恢复期正暂胜而邪暂退,关键已不是邪多而是正虚,当辨肺脾肾何脏虚损为主,肺虚者气弱,脾虚者运艰,肾虚者骨弱。
论治方法 在呼吸道感染发作期,应按不同的疾病治疗,同时适当注意小儿正虚的体质特点。迁延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正复邪自退。恢复期当固本为要,或补气固表,或运脾和营,或补肾壮骨。本节所述,以恢复期治疗为主,此时要抓住补益的时机,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减轻减少发作的效果。
证治分类:(1)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候 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指纹紫滞。
辨证:本证多见于肺气虚弱、卫阳不足的小儿,或在首次感冒后治疗不当,或服解表发汗药过剂,汗出过多,余毒未尽,肌腠空虚,络脉失和,外邪极易再次乘虚而入。识证之要不在于邪多而在于正虚。其卫阳不足,营阴外泄,故汗出多而不温是本证特点。邪毒留恋的表现常见为咽红、扁桃体肿大不消,或肺炎喘嗽久不康复等。
治法: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黄芪益气固卫;桂枝通阳散寒;白芍和营敛阴;炙甘草、大枣调中。共奏扶正固本,调和营卫之功效。
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固表止汗;兼有咳嗽者加百部、杏仁、炙冬花宣肺止咳;身热未清加青蒿、连翘、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加板蓝根、玄参、夏枯草、大贝母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加瓜蒌仁、枳壳、生大黄化痰解毒通腑。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候 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红色淡,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
辨证 本证多见于后天失调,喂养不当,乏乳早断之小儿。由于小儿肺脾两虚,日久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终成此证。其肺虚为主者屡受外邪,咳喘迁延,多汗;脾虚为主者面黄少华,肌肉松弛,厌食便溏。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常用药: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党参、山药健脾益气;牡蛎敛表止汗;陈皮健脾化痰;防风走表而祛风邪。补中有疏,散中寓补,共奏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之功效。
余邪未清者加大青叶、黄芩、连翘清其余热;汗多加t豆衣、五味子固表止汗;纳少厌食加鸡内金、炒谷芽、生山楂开胃消食;便溏者加炒苡仁、茯苓健脾化痰;便秘积滞者加生大黄、枳壳导滞消积。
(3)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候 反复感冒,甚则咳喘,面白无华,肌肉松弛,动则自汗,寐则盗汗,睡不安宁,五心烦热,立、行、齿、发、语迟,或鸡胸龟背,舌苔薄白,脉数无力。
辨证 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固护失宜,日照不足,骨骼生长不良,肾虚骨弱,肺卫不固,故软脆不堪风寒。肾虚骨弱的特征是生长发育迟缓,出现五迟证候。
治法: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方药 :补肾地黄丸加味。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茱萸峻补三阴;五味子敛阴益气;麦冬滋阴润肺;菟丝子温补肾气;泽泻、茯苓、丹皮泄浊平热。精血充则骨髓壮,筋骨强则卫外固,阴生阳长,元气充实,久病可愈。
五迟者加鹿角霜、补骨脂、生牡蛎补肾壮骨;汗多加黄芪、煅龙骨益气固表;低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温阳固本。
【其他疗法】
中药成药
(1)黄芪颗粒:0.5~3岁每服7.5g,3~6岁每服10g,6~14岁每服15g,1日2次,开水冲服,早晚服用。用于肺脾气虚证。
(2)玉屏风口服液:1岁以下每服5ml,1~6岁每服5~10ml,7~14岁每服10~20ml,1日2次。用于肺卫不固证。
(3)童康片:1岁以下每服2~4片,1~6岁每服4~6片,7~14岁每服8片,1日2次。用于肺脾两虚证。
(4)百令胶囊:每服1/2~1颗,1日1次。连服3~6个月。用于肺气不足证。
(5)还尔金(槐杞黄)颗粒:1~3岁每服5g,3~12岁每服10g,1日2次,开水冲服,早晚服用。用于气阴两虚证。
针灸疗法
耳压法:取穴咽喉、气管、肺、大肠、脾、肾、内分泌、皮质下、神门、脑干、耳尖(放血)。先将耳廓皮肤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0.4cm × 0.4cm方形胶布,中心贴1粒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贴压,用手轻按片刻。6日为1疗程。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感染期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病毒感染者可选用新博林、病毒唑等。
(2)维生素治疗:对于维生素缺乏症者,及时补充维生素A、D、C、B2、B6、E。
(3)微量元素治疗:对于伴有微量元素缺乏症者,应定时给于锌、铁、铜、锰等治疗。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4)免疫调节剂:对于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给予免疫调节剂。常用的药物有胸腺肽、重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干扰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泛福素等。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室内空气要流通,经常户外活动,随时更换衣服,逐渐适应气候变化,避免过冷过热。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摄取丰富的营养物质。
(3)感冒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家中有感冒病人时可用食醋熏蒸室内: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2~5ml,加水1~2倍,置容器内,加热至全部气化。每日1次,连用3~5日。
(4)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5)按时预防接种各种疫苗或口服预防糖丸(如小儿麻痹症糖丸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6)中药黄芪每日6~9 g,连服2~3个月。
调护
(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的食欲大都下降,可少量多餐给以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
(2)发热患儿体温下降后常常出汗,应及时更换干燥温暖的衣服,勤洗澡。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清除鼻道分泌物。保持合适的体位,勿使气道受压。
(4)对咳嗽、痰不易咯出者,要经常指导家长拍患儿背部;在痰液过于黏稠时,应提高室内湿度至60%~65%,并供给充分的水分;吸入温热、湿润的气体,可使痰液稀释,以利痰液排出。
(5)经常用银花甘草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2~3次,至病情基本稳定为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