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因为高空坠落、车祸、工伤、运动等造成的脊柱损伤人数在逐年增多。而且,在意外脊髓伤害发生时,人们应该懂得一些急救方法,以免造成它的“二次损伤”。脊髓二次损伤对患者危害严重,其宣传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事故现场脊髓二次损伤知晓率较低,有脊髓损伤患者调查分析显示,在事故现场,80%以上的患者和周围人不了解脊髓二次损伤的知识,实施现场保护的仅占41.5%。数据显示脊髓二次损伤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率较低,事故现场自救知识相对缺乏。住院前正确自救是防止脊髓二次损伤的关键。事故发生后。
急救人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现场,现场第一次实施搬运的人员中急救人员仅占28.1%,其余都是非专业人士进行的第一次搬运,因此,在群众中宣传正确的搬运方法提高自救能力至关重要。现场急救时,首先应判断伤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维持心跳、血压等。其次,根据伤者四肢知觉情况判断伤员脊柱、脊髓有无受伤,再根据损伤部位采取不同的搬运方法。四肢瘫痪疑为颈髓损伤,搬运时需1人双手保护伤员头颈部,3人用双手从伤员身体下方平托颈背部、躯干臀部、上下肢,移至硬板担架上。
在担架上头颈两侧用衣物或毛巾卷做临时固定,如果有条件最好戴围领制动,防止头颈在运送途中左右摇晃,加重脊髓损伤或出现生命危险。双下肢瘫痪疑为胸腰髓损伤,搬运时应将其平卧,伸直四肢,不扭动脊柱,由3人用双手将伤员平托放置在硬板担架上。
如果没有硬质担架,也不能使用软毛毯、被单等材料,应就地取材,如门板或平板。总之,在搬动和整个运送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防止伤员的脊柱发生扭转、弯曲,避免二次损伤。脊髓二次损伤不是仅发生在急救现场,患者在入院治疗、康复和护理期间由于措施不当或者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仍有可能发生脊髓二次损伤。要帮助患者增强脊髓二次损伤防范意识,如医生和康复师在为患者实施治疗和康复时,护士在为患者实施翻身、移动或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向患者传授正确的方法,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并掌握正确规范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有效防止脊髓二次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