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脊髓损伤的不断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作业治疗,以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业治疗主要是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另外,作业治疗室还给患者提供简单的辅助工具或家居坏境改造,以利家庭生活动作的顺利完成。康复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需要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要重新调整。下面将简单介绍脊髓损伤相关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的目的:预防并发症,训练残存功能,日常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治疗阶段:
第一阶段:以床边训练为主;以预防关节挛缩、浮肿变形等继发病症为主要内容;该阶段禁止做损伤部位关节的的运动以及受伤部位负重或者需要做抵抗运动的动作。
1、 良肢位保持:作业治疗师必要时应选择适当的夹板类型,并准确的组合和使夹板适合患者的功能需求。例如:通过踝足矫形器或穿戴“丁字鞋”让踝关节保持在中立位。
2、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四肢各关节活动度的维持。
3、 防治手部浮肿:卧床时,用枕头将上肢托起,使其高于肩部,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
4、 肌力维持、强化训练:主要是对残存肌力的强化训练;
5、 自助具的制作:根据患者的机能水平,制作其可以操控的“呼唤系统”,可及时观察病情,也可对其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开关、启动进行改造,能够部分生活自理。
6、 心理支持:刚开始阶段,患者可能不能接受,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尤其是病友之间的交流和鼓励。
第二阶段:获得各种能力为主;这个时候最重要是预防坐骨、股骨粗隆、骶骨、和各骨突起部位的压疮,同时开展相适应的各种机能训练。
1、 从卧位到坐位的适应性训练。最初通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一般表现是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等。可以在电动起立床上进行体位适应性训练,根据情况调节至直立的角度。
2、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扩大训练和肌力的强化训练;
3、 功能性训练:该训练应尽早开始,训练时从简单到复杂的功能性活动中掌握各种姿势下的运动控制能力。例如:利用滑板作床-轮椅的转移;地-轮椅的转移方法。
4、 矫形器的选用:根据损伤阶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矫形器。
第三阶段:适应家庭,适应社会的训练。
1、 针对生活环境,需要做以下调整:
(1)洗手池的下方需要足以容纳坐在轮椅上的双下肢的空间,便于患者的身体更加接近洗手池;
(2)水龙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换;
(3)剪指甲以及梳头等动作,一般需要使用自助具。
2、心理、社会支持:除了功能训练外,还应强调患者在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同时对患者的家庭成员也进行适应性调整。一开始就将患者、患者的家属吸收成治疗小组成员,并一起积极参与、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评定。
3、职业准备:职业准备不仅限于身体方面的机能,还包括精神持久力、精力集中的程度、时间观念、心理状态、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