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语言治疗师来讲,命名性失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这是因为临床上我们接触到的真正的诊断为命名性失语症患者是极少的,而在所有失语症类型中,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命名障碍,各类型失语症在各自的恢复进程中都可表现为以命名障碍为主的临床失语模式,甚至命名障碍可能是有些失语症患者恢复期仍遗留的唯一语言障碍。也就是说,命名性失语症是以命名障碍为主的一种失语症类型,但命名障碍与命名性失语症二者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命名性失语症是指急性期病变引起的以命名障碍为主的失语症,经典理论认为其病变部位为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结合区,以流利型但缺乏实质性词的口语表达为主要临床特点,口语理解和复述可完全正常或轻度缺陷,是否伴失读和失写与其病灶大小及范围有关。在我从事言语治疗3年多的时间里,我接触到的纯命名性失语症患者只有2例。
诊断为命名性失语症的患者虽有命名障碍,但实际上口语表达仍部分保留。患者在说不出词时可描述该词的功能,如说不出扇子,但可以说“热啊。。。有风”,并同时做出用扇子扇风的手势。患者也可接受选词提示,可从治疗师列举的名称中挑出正确的并说出来。
治疗纯命名性失语的患者时,我们要做的主要任务就是命名训练。
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命名(呼名训练):对物品或物品图片进行命名,通过语音提示,语义提示,复述等途径辅助患者成功命名,之后逐渐减少各类提示直至患者命名成功。
2、分类命名:在没有实物或图片等视觉输入的基础上,每次给患者提出一个分类,让其在一定时间说出一定数量的名称。如在1分钟内说出15种水果的名称。在过程中加入语义提示,动作提示,语音提示及复述等辅助途径。
3、语句完成命名:向患者展示不完整的语句或段落,让其补全,如“小明突然觉着头晕,妈妈赶紧带着他去(?)找(?)看病”,尽量让患者直接说出括号中名称,口语表达困难时让其或帮其阅读整句,也可辅以书写训练。
4、听问答命名:向患者提出问题,让其直接回答名称。如“你晚上躺在什么东西上睡觉”,让其回答。提示方法同前。
5、联想命名:向患者描述一种场景或活动,让其说出和这一场景或活动相关的事物名称。如说出第二天要去郊外爬山需要准备的东西,或今晚给家里人准备一顿晚餐所需要的食材。提示方法同前。
6、小组训练:把功能相近的患者聚集在一起,让患者和家属及实习学生一起做类似于“一个比划一个猜”或“一个描述一个猜”的游戏,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命名训练。
以上是我自己在临床上一边摸索一边运用的方法,望各位同行指正。
如上所述,临床上单纯的命名性失语虽然少之又少,但各类型失语症所表现出的命名障碍问题却多种多样,对于广义的命名障碍的机制与临床表现,我通过查阅文献在这里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至于各类失语症中具体的命名训练内容,请大家参照话语泉往期介绍的各类失语症诊疗思路。
对于命名障碍的机制,可以分为从神经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和从认知心理学加工模式方面的研究。尽管各研究结果有差别,但命名障碍大多涉及左大脑半球的颞,顶,枕叶。颞枕顶三级皮质使直观知觉转变为抽象思维,并将有组织的经验保存在记忆中,在命名过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以视物命名为例,首先物品或物品图的视觉印象经视觉径路传入至视觉皮质,继而传至优势半球角回,确定与物品有关的概念,激活在Wernicke区储存的名称,由Broca区激活发音计划,最后传至运动皮质下部,说出名称。由此可见,命名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但刚刚也只是以视物命名为例,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名词均是可以用图或物显示的,如抽象名词。对于广义的命名障碍,患者在谈话过程中出现的找词困难也不能用上述理论解释其机制。
总之,命名及命名障碍的机制还有很多未揭开的谜,有待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