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食管炎
概述: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
主要症状:
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烧心感):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
2、胃、食管反流: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发生前出现。
3、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4、出血及贫血: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基础,少食,每餐吃8成饱。抬高床头15~20cm可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以下措施可减少反流:戒烟、禁酒、降低腹压、避免系紧身腰带、肥胖者减轻体重、避免进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刺激性食品等。
2、药物治疗:
1、抑酸治疗: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主要方法。
强力抑酸药(PPI):缓解症状快,食管炎愈合率高,可用于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40mg/日),雷贝拉唑(20mg/日),埃索美啦唑(40mg/日)等(任选其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用PPI的剂量为消化性溃疡治疗量的两倍,疗程至少8-12周。(PPI治疗食管炎8周的愈合率约为90%。治疗8周后需要复查胃镜,了解愈合情况,如食管炎未完全愈合,则疗程要延长至12周。)
2、促动力药:促动力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单独使用疗效差。如莫沙必利、健胃消食片等
3、其他:制酸剂可中和胃酸,常用的药物是含有铝、镁、铋等的碱性盐类及其复合制剂,可用于解除症状。如:铝碳酸镁:有吸附胆汁的作用,能保护食管黏膜,有利于食管炎的愈合。
4、维持治疗:PPI几乎可以愈合所有的食管炎,但易复发,停药6个月后的复发达80%,反流性食管炎必须进行维持治疗。PPI维持治疗的效果优于H2RA和促动力药,维持治疗药物用量无统一标准,多用常规剂量的PPI。按需服药,即出现症状后病人自己服药至症状被控制是不错的选择,能减少患者的用药量并节省费用,应选用起效快的PPI。
预防及注意事项
1、忌酒戒烟。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
3、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4、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
5、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6、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15cm,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7.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8.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