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以小腿、踝周尤显着。临床表现有丘疹紫癜、风团、小水、多形性红斑、小结节,以红斑和结节较常见,病程慢性,可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常发生于青年男女,可能的诱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某些药物因素,鉴于本病的形态多样、病程长,如能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痛苦,提高疗效。
该病名较多,包括变应性皮肤动脉炎、结节性真皮过敏症、结节性坏死皮炎和变应性脉管炎,病理特征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目前认为系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型变应反应,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激活补体而引起血管损伤。其因素有:1、感染;2、药物;3、异种蛋白或化学制剂;4、某些系统性疾病如SLE、SS、RA等;5、恶性肿瘤等等。
临床表现
1、青壮年好发,多急性起病,发病常伴有发热、乏力及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很快出现皮肤损害;
2、皮肤好发于双小腿及踝部,可发展至双大腿、臀部,甚至全身各处;具有对称性;
3、皮肤损害多呈多形性,初发损害为出血性斑丘疹和紫癜,病变过程中可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血疱、结节、坏死及溃疡等,其中以紫癜、结节、坏死及溃疡最具有典型特征;
4、皮疹痊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萎缩性瘢痕。累及粘膜可发生鼻出血、便血等;部分患者可累及内脏称为皮肤-系统性血管炎,如肾脏、胃肠机神经系统等,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提示病情较重。局部症状可有瘙痒、疼痛或烧灼感。
5、本病具有自愈倾向,病程一般为2~4周,但科发福发作。 初期皮损为粟粒大小红色斑丘疹与紫癜;
实验室检查
可伴有贫血、血小板就减少,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补体降低和高球蛋白血症,累及肾脏可出现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少数患者ANCA阳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皮肤损害好发于双小腿及踝部,皮肤损害特征(紫癜、结节、坏死及溃疡),发病年龄为青壮年,结合组织病理,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皮损主要为紫癜或有风团样皮疹,一般无结节及坏死,可伴有关节酸痛、胃肠症状和尿中蛋白和红细胞。病情相对较轻。
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应用维生素C;根据病情可选用潘生丁、消炎痛、氨苯砜、秋水仙碱或雷公藤多甙等。严重者或伴有系统损害者需加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感染者应同时给予抗菌素治疗。
3、局部疗法主要根据皮损表现对症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