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治疗方式很多,方法各异,最早的还是手术治疗。但每一种治疗方法都不能说能完全替代其他方法而独占鳌头,只是成功率高低的问题。我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问题。
患者女,56岁,川维厂退休职工,因反复腰及左下肢疼痛入院,疼痛由腰部向左大腿外侧、左小腿外侧放射至外踝,不伴麻木,劳累及咳嗽可加重疼痛。查体:跛行,腰椎后伸5°可产生右下肢放射性疼痛。L4/5、L5/S1棘间及右侧棘旁压痛(++),且产生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双侧L3横突压痛(++),右侧臀上皮神经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右侧60°(+)、加强实验(+)。右侧拇背伸、跖屈肌力4级,右侧拇背伸、跖屈肌力5级。双下肢皮肤痛觉未见明显改变,双侧跟膝腱反射(++)。CT示L4/5间盘突出,MRI示L3/4膨出,L4/5间盘偏右侧突出伴钙化。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疗经过:我院行C臂引导下L4/5、L5/S1间盘侧隐窝注射(ESI)+O3消融术,术后跛行消失,疼痛明显减轻。患者为追求更高治疗效果且对我院微创治疗不是很信任,加之L5/S1间盘有钙化。于术后一周转第三军医大学某院行侧路镜下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2月,患者联系我科,述:微创术后一直卧床,现疼痛加重,不能下床。病人花了15000元,很不满意,遂来我科住院。入院后,我们一边给病人做解释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消除患者对他院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情绪,一边鼓励病人继续积极治疗。入院后查体:症状较前明显加重,直腿抬高试验右侧30°(+),加强(+),双侧L3横突压痛(+++)、腰椎棘间压痛(+)、双侧骶髂关节压痛(+++)、右侧臀上皮神经处压痛(++),无下麻木及肌力减弱。
入院后诊断:腰椎术后疼痛综合症(FBSS)
治疗经过:考虑可能合并神经根粘连,行ESI+O3+椎间孔内外口针刀松解,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右侧70°(+),能下床活动;一周以后再次行ESI+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包含椎管内和椎管外病症,其治疗目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病症,各种方法可以互补。手术的优点是:治疗适应症宽。缺点是:创伤较大,并发症多,疗效优良率没有微创高,且费用昂贵,恢复慢。椎间孔内、外口针刀松解结合ESI+O3+外周痛点阻滞对FBSS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形成互补,对不适合做微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出现FBSS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良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