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育龄妇女的20%,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盆腔疼痛、肿块压迫症状(包括尿频、排尿困难、大便干燥困难等)。常规处理是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但手术切除子宫对要求生育的妇女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还可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提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或骨质疏松症状。肌瘤剔除术则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以微创,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成为女性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原理
子宫肌瘤是平滑肌源性的良性肿瘤,其血供来源于双侧子宫动脉,无其他吻合支。子宫动脉分支在肌瘤周围假包膜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并有放射状分支进入肌瘤内部,随肌瘤增大,血管增多增粗。子宫肌瘤的上述血供特点,使其适合于介入(栓塞)治疗。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阴道上动脉等存在着广泛的血管吻合,由于以上吻合的存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双侧髂内动脉近端栓塞,只要动脉的细小分支和毛细血管保持通畅,盆腔器官,如子宫、输卵管、膀胱、直肠及臀部肌肉仍可以有足够的血供不至于发生坏死,而且保持正常的功能。栓塞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不导致子宫坏死的前提下,子宫肌瘤因无侧支循环建立而发生缺血、变性、坏死、吸收。因此,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是安全高效的。
介入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选择在月经干净后2~8天进行。术前行肝肾功能、胸片、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术中及术后均使用镇痛药物。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猪尾巴管插至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行造影,明确动脉解剖,观察肌瘤血供及肌瘤染色。根据血供情况,用Cobra导管超选择性进入对侧子官动脉内行造影证实,加于固定后注入栓塞剂至血管闭锁后停止栓塞,再次行造影证实血管是否闭塞,然后利用导管成襻枝术完成同侧栓塞过程。所用栓塞剂为PVA、平阳霉素+碘化油。剂量根据肿瘤情况选择,栓塞完成后拔除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15min,加压包扎,平卧24h,穿刺侧制动6h,并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介入术后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常见的副反应下腹疼痛是常见症状,与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缺血和累及正常组织有关。术后发热也较常见,可能与栓塞术后发生缺血、坏死的组织吸收有关,术后恶心、呕吐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此为暂时性症状,经对症治疗2―3天后症状消失,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不需开腹、不切除子宫、创伤小、痛苦小、副反应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特别适用于育龄青年及需要保留子宫妇女或伴有严重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者。
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局部血流阻断,血供减少,子宫内膜暂时处于缺血收缩状态,加上肌瘤体积的逐渐减小,从而对子宫内膜压迫减轻,宫腔及内膜面积恢复正常,因而患者月经周期趋向规律、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贫血纠正。肌瘤体积缩小需要一段时间且会受到如血供、部位、大小、栓塞方式及血管再通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