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蚯蚓状的隆起,而无其他临床表现,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也可发生下肢水肿、瘙痒、静脉内血栓形成、无菌性炎症(静脉炎、色素沉着、溃疡、淤积性皮炎、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而且长期不愈,越来越重。患了静脉曲张是否应该手术治疗?什么是最佳的手术时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最好?手术完了会不会复发?手术有没有并发症?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而专业的医生因为受到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也不愿意给病人正面直接的建议,多让患者自己选择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
发病率、发病机制和病因
因种族、性别、地区的不同下肢静脉曲张在人群中发病率大概在5-25%左患者右,其发生与遗传、工作习惯、全身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已经是一种多因素多阶段的疾病。静脉高压是下肢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发病机制,而瓣膜反流、深静脉流出道阻塞和小腿肌肉泵功能障碍是形成下肢静脉高压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瓣膜反流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发生在深浅静脉交汇处的瓣膜返流,如隐股静脉、隐N静脉处的瓣膜反流可引起浅静脉内的压力升高,导致自上向下发展的静脉曲张。交通静脉瓣膜的反流,则使深静脉血流的压力和运动时小腿肌肉泵产生的压力反向传导至浅静脉内,使得运动后和静止状态下的静脉压升高,引起自下向上发展的静脉曲张。原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为静脉壁和瓣膜瓣叶薄弱,不能承受静脉血流的压力,其形成的原因仍不清楚。
手术时机问题
对于无症状的静脉曲张或者是老年病人绝大多数患者都采取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或者弹力袜治疗。这种选择是基于手术创伤大、经济负担重、病人高龄手术风险等原因考虑,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医学发展到今天,对于静脉曲张是“早期手术治疗还是先保守治疗好?”这个问题的回答,逐渐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静脉曲张患者选择了早期微创手术治疗。
首先,药物和弹力袜作为静脉曲张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而不能治疗静脉曲张的病根。因此,药物只能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而弹力袜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需要终身穿戴,而且使用麻烦、费用不菲。目前绝大部分起初穿戴弹力袜的病人最后还是选择了手术治疗。那么。既然最后还是需要手术,那么前面用于保守治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浪费了。总的来说,长期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已经远远超过了微创手术的痛苦和轻微的并发症。医学的发展也使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越来越微创,微创手术的采用,使过去需要住院两周时间缩短到只需要3-5之内,甚至可以在日间病房手术,然后当天回家。
手术方式的选择
激光腔内闭合术手术(EVLT)是一种利用特殊波长(810-980nm)的激光,通过光纤介入到大隐静脉主干和属支然后进行静脉闭合,这种技术一定程度避免了抽剥大隐静脉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比如:疤痕多、血肿、隐神经损伤等。
和激光类似治疗原理的技术还有:射频闭合技术和微波热凝固技术。这3项技术的共同点都是避免了大隐静脉抽剥。但是,对于过度曲张的静脉团块,往往还得结合传统的剥离手术。临床实际中激光治疗的复发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医生经验不足和大隐静脉口径过大等情况。另外,激光治疗一周后大腿的条索状静脉炎导致的不适也是许多病人的主诉之一。
刨吸技术(Trivex)是针对小腿广泛静脉曲张的患者而设计的,利用皮下光源照射来定位曲张静脉,然后利用刨吸系统来去除曲张静脉。这项技术只需在小腿上做2个切口,就解决了小腿曲张静脉的问题。然而,刨吸技术不适用于大隐静脉的主干的处理。还有刨吸术严格意义来讲并不微创,看上去切口少而小,但是皮下的创伤较大。
硬化剂注射无需麻醉,无需开刀,费用低廉。但是问题多多。主要硬化剂包括鱼肝油酸钠和聚桂醇。然而,硬化剂注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是硬化剂注射液外渗的话,可导致皮肤坏死。二是硬化剂一旦流入深静脉,可导致血栓形成,严重者发生肺栓塞。近年来,国际上对硬化剂注射作了一系列改良,如:微泡沫技术(microfoam)的出现,可使得闭塞效果更好的同时,减少硬化剂的浓度和用量,极大避免了过去的并发症。然而,硬化剂注射对于大隐静脉主干的处理效果很差。在临床上由于复发率较高,加上国内医疗环境的因素,使得应用并不广泛。部分小医疗机构把硬化剂注射包装成“最新疗法”“溶栓通脉”“介入导融”等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