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检索限定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为避免漏查,采用网上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检索到的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检索所得文献均由1位呼吸专业教授和1位核医学专业教授独立进行评价。其次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排除重复及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然后对符合主题的文献详细阅读全文,除外述评、综述、案例报道等非论著类文献,并根据纳入标准进行严格限制。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文献。在文献筛选过程中如遇到评价不一致者经讨论决定。
2、纳入标准:
(1)研究主题为18F-FDGPET/CT对肺部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2)研究对象包括肺部各种形态的结节样病灶;
(3)样本量>30例;
(5)具有详细的原始数据,并能提取相关数据;
(6)具有18F-FDPPET/CT诊断病灶良恶性的方法描述;
(7)具有详细的成像方法及质量保证的文献。
3、文献质量分级评估:
文献质量分级主要参照循证医学指南[5]中的“证据分级水平及依据”,分为A、B、C、D及E5个等级。
4、数据统计:
(1)文献基本信息提取:包括纳入文献的作者、研究中心、发表时间、研究对象数量及年龄、研究的连续性和类型、统计类型、诊断标准。
(2)统计量获取:提取纳入文献的诊断试验四格表数据,即真阳性值、假阳性值、真阴性值及假阴性值;建立诊断试验四格表,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等指标;应用荟萃分析专用统计软件计算每个研究指标的汇总值并绘制其森林图;制作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为防止ROC曲线产生可察觉的偏倚,对诊断试验四格表进行Cox校正[6]。
(3)异质性检验:根据文献是否具有异质性,统计方法分为确定性模型统计方法和随机模型统计方法。文献的异质性主要是由阈值效应和非阈值效应引起[7]。本研究通过计算敏感度对数和(1-特异度)对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其阈值效应;通过的Cochran-Q值检验非阈值效应。若P<0、05,则拒绝同质性假设检验,说明存在阈值效应和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选择确定性模型。
5、统计学处理:
应用Meta-Disc1、4、Rew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图。
结果
1、检索结果:
通过对检索词的不同组合,初步检索到英文文献1250篇,中文文献34篇。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文献7篇,其中英文5篇,中文2篇,分别由6个独立研究中心完成(其中文献1和7为同一研究单位,算作1个研究中心)。3篇为前瞻性研究,4篇为回顾性研究。各文献纳入病例均具有连续性(表1)。
2、文献质量分级评估:
除文献4和6未提及应用盲法而划分为B级外,其余文献均为A级。纳入病例多数有病理学诊断;对于无病理诊断者,均随访1年以上。纳入的文献较新,考虑与PET/CT应用于临床的时间有关。文献中对于18F-FDPPET/CT诊断良恶性的标准包括标准摄取FDG值半定量法和分级法。不论是SUV值法还是分级法,都依病灶摄取18F-FDP的程度而定。
3、数据分析:
研究对象795例,其中男506例,女289例,年龄54、9~64、3岁。文献1中未做出明确诊断的8例经过课题组讨论,定性为错误识别,并对文中原始数据进行合并、整理,重新计算敏感度与特异度。各诊断试验参数信息值见表2。
4、异质性检验:
敏感度对数和(1-特异度)对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6,P=0、328,P>0、05,表明尚不能认为存在阈值效应;DOR的Cochran-Q值为11、95,P=0、0631,P>0、05,提示尚不能认为存在非阈值效应。故认为纳入文献具有齐性,应用确定性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如图1所示。
5、荟萃分析:
通过样本的间接合并,得到汇总敏感度为95%(93%~97%),汇总特异度为77%(71%~82%),见图2。汇总PLR为4、12(3、25~5、22),汇总NLR为0、08(0、05~0、11),见图3。
6、制作SROC曲线:
讨论
尽管大量临床研究提示PET/CT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其多为独立研究机构的回顾性分析,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位于恶性肿瘤的首位,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PET/CT的主要适应症。本研究根据循证医学评价诊断性试验的方法,对18F-FDPPE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荟萃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剔除了小样本和C级以下的文献,控制了试验设计引起的方法学偏倚;应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证实纳入文献无异质性;通过病例诊断标准、PET/CT诊断标准及成像条件的限定与控制,保证了纳入研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18F-FDPPET/CT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度,但其特异度并不理想。其原因可能与阅片者的主观性及PET/CT的局限性有关[18]。应用PET/CT进行诊断不仅需要阅片者有较扎实的核医学和放射影像学知识,而且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临床信息。但PET/CT用于临床的时间较短,尚未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阅片者队伍。
在PET/CT肿瘤显像中,部分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摄取示踪剂可造成假阳性;临床实践及文献均表明,炎性假瘤、结核、肺炎、肉芽肿等也可出现假阳性。由于肿瘤的起源不同和异质性,部分恶性肿瘤不以葡萄糖为能量供应底物,不摄取或摄取少量示踪剂可造成假阴性;腺癌、肺泡癌及类癌可见假阴性;PET/CT在图像采集过程中受呼吸运动影响,直径<5mm的病灶容易漏诊[18]。
似然比是同时反映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其不受患病率的影响,可全面反映诊断试验的价值,非常稳定。PLR越大,NLR越小,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汇总PLR为4、12,汇总NLR为0、08,表明18F-FDPPE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SROC曲线不受阈值变化的影响[19],通过图形和面积直接对诊断性试验进行比较,更准确的反映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线性关系;AUC代表诊断试验的准确性,本研究AUC为94%,进一步肯定了对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纳入文献信息的挖掘、整理、分析,证实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本次分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PET/CT用于临床的时间尚短,纳入文献多为近5年的,可能导致发表时间偏倚;纳入文献仅含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可能受文种的限制导致偏倚。故仍需更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以更准确地评价其临床价值,同时培养高素质的PET/CT诊断医师团队也是提高诊断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