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一个临床非常常见的症状,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会,或者看到周边的亲人或朋友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像医生一样学会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而是想帮助大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眩晕?
2、得了眩晕应该到哪一科去看病?
3、眩晕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4、有几种眩晕病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5、通过学习,增加与医生在知识上的“对等性”,做到明白就医。
一、什么是眩晕?
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明确:
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者说,眩指的是视物旋转,眼冒金星;晕指的是站立不稳,如坐舟船。
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
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它不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内容。
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二、得了眩晕应该到哪一科去看病?
首先,我们来简单说明眩晕的机理。眩晕的形成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将它最简单和程式化来说明。人体中有两大管平衡的器官,一个在耳朵里,称为半规管;一个在脑子里,是位于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及其与之联系的系统。我们把耳朵半规管的病变称为周围性眩晕,脑子里前庭神经核系统的病变称为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从临床症状上来区分的话,周围性眩晕因为是耳内的病变,所以往往伴有耳鸣,中枢性眩晕因为是脑内的病变所以耳鸣很少。凡是周围性眩晕一般在耳鼻喉科就诊,中枢性眩晕一般应到神经内科或脑病科就诊。眩晕是否伴有耳鸣是帮助我们选择看病科室的一个方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一种检查叫做“眼震电图”,可以帮助我们鉴别是哪一种眩晕。
三、眩晕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周围性眩晕大约可占到一半,是最多见的。常见的疾病有: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这些病眩晕可能会非常严重,甚则影响到生活。但是基本上是耳内局部的病变,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不会有生命危险,经过治疗也都会痊愈或缓解。
中枢性眩晕约占30%,这类疾病比较复杂,病变一般在脑内,所以要引起重视。今天我们想重点介绍一下两个中枢性眩晕的疾病。
1、脑后循环缺血:大家知道,人体供应脑血液的有4根动脉,左右颈动脉和左右椎动脉,颈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前三分之二的血液,称为前循环,椎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后三分之一和脑干、小脑的血液,称为后循环。当然两者之间有交通动脉联系,可以互相支援。由于脑内的分工不同,在前循环出现缺血和梗塞、或出血时,最多见的是肢体的瘫痪和语言的障碍等,而后循环缺血时最多见的症状是眩晕,而一旦发生较大的梗塞和出血时,立即就会威胁到生命,甚至来不及抢救。所以对后循环缺什么人容易得后循环缺血呢?一般为中年以上,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不节、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脏病、既往有中风病史等。
在有这些疾病背景的人群中,一旦出现反复发作的头晕、眩晕、并伴有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动作不协调、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跌倒、视物缺损等症状的时候,就是脑后循环缺血的表现。这时候,我们把这种眩晕称为脑缺血的信号症状,中医认为是中风的先兆症状,甚至就是小中风。这个阶段的抓紧治疗可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所以,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来说,头晕、眩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状,而且这种眩晕往往不很严重,时而发作,时而缓解,以自觉晕晕乎乎、走路不稳较多见,会伴有恶心但呕吐较少,一般不伴随耳鸣,其他的症状可以不太明显,有的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贻误就诊。甚至不少的人,由于平时不注意健康,在出现眩晕之后,才查出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长期的忽视,酿成了动脉硬化、阻塞等后果。所以一旦有前面讲到的具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立刻到医院去就诊。这时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阶段,叫做“已病防变”。
后循环缺血在发作的时候,往往是一些原发病没有控制好,比如血压高了,血糖高了,心脏功能不好了等等,医生首先会控制原发病,同时会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比如: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来化解一次脑供血的“危机”。一次后循环缺血的眩晕发作,就是给患者敲响了一次警钟,待“危机”过去之后,按照公认的医疗方案,积极的控制原发疾病,保证脑长期供血的相对充足,保证脑功能的正常,就是这些患者终生都需要进行的任务。这在预防脑中风的意义上,叫做“未病先防”是一项长期的“治未病”任务。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有几种著名的学说。例如“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对于后循环缺血目前中医界较为一致的认识应该有两个原则:一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一是眩晕是痰瘀共同致病。所以在缓解期以补虚或补虚泻实同时进行,眩晕发作期则以痰瘀同治为主。我有一个具有专利发明权的处方,叫做“镇眩饮”,临床应用已经2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了它能很好的改善脑梗塞动物的脑血流量,已经取得了国家的新药临床批件,正在做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2、颈性眩晕:由于供应后循环的血液是从颈椎的横突孔上行入脑的,所以,有颈椎病的人,也会发生中枢性的眩晕。这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比较常见,而且往往会是我们上面提到的种种原发病中的一种,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后循环缺血。治疗时须制定多环节调控的方案,我们不在此赘述。
我们今天特别要强调的是青少年发生颈性眩晕的问题。本来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组神经系统的症候群,一般的教科书认为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从35岁开始。可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竞争的激烈,颈椎病成了青少年的常见病。最近,对2000名颈椎病患者作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患者竟占12%,且其中的87%伴有脑血管痉挛。在这批青少年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还有一个孩子12岁就出现了颈部骨质增生,多数患者的年龄则集中在12-13岁和16-18岁这两个年龄段。这正是学生由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的时期。高中生是青年时期压力最大的时期,包括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在目前提出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环境下,到高中阶段,孩子的身心已经经过大约10年的持续高压,疾病已经显现。而高中又是人生的重要冲刺阶段,颈椎病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多数患者均有头晕、眩晕、恶心、头痛、视力下降、颈部不适等症状,少数患者有手臂麻木、胸闷、憋气、耳鸣、下肢无力等症状。我在临床上碰到了太多这样的患者。前一段时间,曾经有说要将颈椎病列入白领职业病的范围,如果进入职业病范围的话,意味着国家将负责这种疾病的治疗。而现在长大后想进入白领阶层的青少年,还没有发育成熟,就得了颈椎病了。
青少年颈椎病发病原因为: (1) 外伤因素; (2)内在因素:青少年因姿势不良、体质弱、背负过重均会造成颈椎关节错位,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由于颈椎病病程较长,易复发,病情时轻时重,许多青少年于是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另外,长期压抑感情,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样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并且颈肩部疼痛不适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工作。
对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500例调查分析表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417人占83.4%,其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89人占37.8%,颈椎生理曲度反曲228人占45.6%。
青少年颈椎病的危害:
1.肌肉的痉挛、头皮的牵拉,神经受到激惹可以造成神经炎性、牵涉性头痛,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2.颈肩背部的酸痛不适,颈椎的变直、反张造成胸椎、腰椎的曲度改变,进而引起全身酸困乏力。
3.颈椎曲度改变引起慢性供血不足,海马供血不足可造成记忆获得和记忆巩固障碍,使学习效率下降。枕叶供血不足可造成视物模糊、视觉疲劳。人体的调节机制发挥作用,代偿供应后循环,使整个大脑的
4. 交感神经受到激惹,会出现心慌、心悸、出汗、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心痛等症状。
5. 影响腰曲的改变,出现腰椎病变的症状。如腰酸腰痛、女性痛经,男性性功能异常等疾患。
6. 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上学生本身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可导致情绪不稳、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系列症状,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
不很好治疗的话,由于颈部的曲度发生改变,造成胸、腰椎被动的适应,青年人直接的表现就是躬背头前倾的一种身姿,久之体态很早就会发生变化,整个脊柱的老化就会提前到来。
青少年颈椎病已经引起全国的神经科、骨科、推拿科专家的重视,它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人口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关注,甚至应当引起对当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的反思,长期高度的精神压力和带有强制性的生活方式,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孩子终生的健康和情商的养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青少年的颈性眩晕的治疗办法主要是推拿、理疗和药物的综合治疗,所幸的是青少年可塑性强,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比较好,加上生活方式的调整,颈椎病是可以治愈的。
文章中有不少引用其他资料,恕不一一陈列。
相关文章